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 | 我和“学习强国”这五年丨李明昌:学“文道合一” 习“乐育菁莪” 强“国之少年”
发布日期:2024-02-13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大] [中] [小]

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学习强国已经陪我走过了5年的人生成长历程。期间,更是见证了我由一名科研人员成长为人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如何将科研院所“科研攻关与社会服务”的关键技术和实践经验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将实际工程项目中蕴含的伦理精髓潜移默化般使学生们“自然似之”;如何规划学科发展、强“国之少年”,使其“师其意、不师其辞”,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学习强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学“文道合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再仅限于课堂的45分钟。在浩繁庞杂的知识宝库中如何抽丝剥茧、抓住核心要义、形成知识传授体系,“学习强国”给予了我“文道合一、文与道俱”这一民族智慧的时代新启迪。秉承“授人以渔”的精神,以“从业生涯和人生生涯”双重塑造的“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浙江海洋大学“水利工程”和“土木水利”两学科搭建了面向中华传统水利文化与海洋特色、聚焦重大需求引领与科技前沿方向的“理论、技术、应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水利、交通、环保、海事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实证案例为载体,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纵向课题+工程项目”案例讲授,将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习“乐育菁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乐育菁莪”的学科文化,“学习强国”给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范式启发:学科聚焦“双碳”“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和“绿色、安全、智能”发展新动能,强化人才培养新方向;定位“高端化、多学科”等产学研用理念,打造“培青”“育菁”“专项技术”系列交流平台;创建新晋教师研究方向交流论坛、资深教师经验分享讲坛等多种互动机制,加强导师间、师生间的充分了解与深刻沟通,助力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

强“国之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强国需强基、强进步;而强基则必强“国之少年”、强传承。“学习强国”全面系统的知识构架体系赋予了我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认知:直面国家和社会需求,同全国知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吸收实践力量,强化企业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实践交流活动平台;创办“菁秀”研究生讲坛、论坛、竞赛、研学等多形式、跨专业、全交叉的学生交流互动平台,建立“海岛特色”与“实践育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建“+现场”和“现场+”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现状与工程”“文化与思政”“体质与品质”等多模式新型互动研学机制,推动工科育人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助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民教师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是“教育强国”的践行者,而“学习强国”恰恰是理论基础,是思路源泉,是集方式方法之大成者,我也将以“少年中国之少年”之精神,学“文道合一”之理念,习“乐育菁莪”之思路,强“国之少年”之方式,终矢志不渝。

李明昌老师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425391496304077759&ref_read_id=0898EE91-935F-4B25-A13E-B7502C378431&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856f7c47fc0a88417001u&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100&item_id=6425391496304077759&pid=19338116232722810)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