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老味道》这本散文集,便是汪曾祺先生自己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表现。他依据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用爽朗简洁的文字,带我们领略四种不同地域的鲜香味美,感受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在西南联大生活的岁月里,他对昆明街头巷尾的美食美景了然于心,冬月楼的锅贴乌鱼鲜香味美,映时春的油淋鸡皮酥肉嫩,玉溪街上蒸菜热气 腾腾,奎光阁中的米线酸甜辛辣交织在一起。他对各类菌子更是情有独钟:牛肝菌价廉,入口丝滑。干巴菌样子虽丑,但饱含各类食材的鲜香。油炸过的香蕈饺子呲啦入汤,香气四溢。更不用说他笔下的高邮鸭蛋,“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咸鸭蛋的红油仿佛就在读者嘴边。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但他总能三言两语就能写出其令人垂涎的滋味,食物的香气仿佛跃然纸上,完全不输那些珍馐玉馔。
热爱食物的人,往往也是热爱生活的人。当聊到吃,聊到生活,汪先生一时絮絮叨叨如邻家熟络的老翁,一时又兴致勃勃似青春洋溢的少年。他以食思乡,尽管写尽对茨菰咸菜汤的嫌弃,文末还是点上一句“我很想喝一碗茨菰咸菜汤,我很想念家乡的雪。”他以食会友,接待不同的客人用不同的菜,让他们从家常菜中品味到人间美味。他以食为生活底色,平日里就爱逛菜市场练“买菜功”,喜欢翻食谱琢磨新菜,总能在新鲜水灵的瓜菜中生出喜悦。正如他在书中所写,他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啊。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好听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我们也应如此,把自己的口味变宽一点、杂一点,去品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寻找生活志趣,感受人间烟火。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587955444028963344&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ptype=-1&item_id=165879554440289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