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绿色中国》 | 浙海大: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
发布日期:2024-05-25 作者:* 编辑:0154009 来源:《绿色中国》
字体: [大] [中] [小]

海洋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海洋强省建设,多次前往沿海各市县考察调研。2003年1月和5月,他两次前往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前身)及其科研基地,听取时任院长冯士筰院士等专家学者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调研了学校深水网箱养殖设施和相关技术。

在主题教育期间,浙江海洋大学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校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为自选动作,开展了一系列循迹溯源、调查研究、交流研讨,努力回答总书记考察学校时提出的“建设一流海洋学院”的“海大之问”。

(2/6)

△浙江海洋大学校外有“岛”、门前有“海”、出行有“船”

海岛办学65年始终聚焦海洋经济

浙江海洋大学诞生在1958年,建校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发舟山渔场、发展海洋经济。

当时的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经济鱼类。由于当时的捕捞技术不发达,渔业产量很低。

建校之后,学校一方面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渔具和渔业捕捞方法开发,另一方面加强渔业经济人才培养,为浙江沿海各地市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推动浙江海洋渔业产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敏锐捕捉到航运等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宁波开设航海工程、轮机工程等交通运输类专业,为宁波舟山港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进入21世纪后,学校全面布局面向海洋经济各方向的学科和专业,大力加强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油气储运、石油化工等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涉海学科最齐全,涉海专业最丰富的高校之一。办学65年来,学校为海洋经济输送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

学校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学校目前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8个省部级平台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

(3/6)

△学校党委书记严小军团队在开展贻贝科技攻关

回答“海大之问”20年成效显著

20年来,学校始终围绕海洋经济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努力办出特色,为浙江省、舟山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作贡献,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2004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更名浙江海洋大学并成为浙江省与原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2019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20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建成定海校区、新城校区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达到2608亩,实现了校外有“岛”、门前有“海”、出行有“船”的海洋大学标配条件。师生规模、办学经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纸质图书等各项办学指标均有数倍到十余倍增长。学校办学实力整体有了很大提升,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围绕海洋经济做好学科建设,形成了以海洋科学为核心的“涉海生命科学学科群”“涉海工程科学学科群”“涉海人文社科学科群”的“大海洋学科”体系,海洋学科建设层次大幅提升,海洋学科引领教学科研发展的龙头地位更加彰显。学校现有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一流学科A类1个、B类6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中国软科排名“A ”。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学校与地方共建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决策咨询机构。

(4/6)

△校长武传宇团队研制智能采茶机器人,为传统产业赋予新质生产力

为海洋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面对海岛人才引育留用困难、地方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能级不足、海洋类学科投入负担较重等各种不利因素,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充分发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校训精神,大力弘扬学校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精神,全力以赴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海岛办学精神,打造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平台,着力培养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勇立潮头的海洋人才。打造好科技小院,紧扣县域海洋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做大做强浙江嵊泗贻贝科技小院、浙江平阳大黄鱼科技小院等4个科技小院,助力山区海岛乡村振兴,让青年师生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打造好蚂蚁岛思政课堂,保证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内都能实地体验式学习“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奋斗精神,形成青年人赓续红色根脉的不竭精神之源。打造好“蓝色领航、国防铸魂”国防教育大思政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体系建设,激发大学生爱国强国热情。打造好海岛教育联盟,围绕海岛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需求,持续推进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立体化的校地产教研、海岛教育生态发展系统建设,推动海岛教育和区域发展双向赋能,为新时代“山海协作”贡献海大力量。

学校将坚持学以致用的“转化思维”,系统谋划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将聚焦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下半篇”文章,扎实推动本科学生质量提升“初心计划”、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舒心计划”、学校内涵提质增效“雄心计划”,以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实际成效呈现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回答好“海大之问”。全面推进申博“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一流学科“登峰计划”,优化学科生态,推进“海洋科学”省市共建一流学科建设,建强建好“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三大申博学科,有序推进申博各项工作,高质量实现学校和三个申博学科获得省学位委员会优先推荐,赢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支持,努力实现申博成功的夙愿。

(5/6)

△“浙海科 1 号”“浙渔科2号”组队在海上调研

学校将重点布局海洋渔业经济科技创新,打造种业芯片和东海渔业资源蓝色粮仓的国家级创新团队。建强建好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加快推进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构建海洋生物种质保护、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种业工程前沿“卡脖子”技术,引领浙江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海上牧场建设。依托“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东海生态高效海洋牧场技术集成”等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承担好“十四五”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部省联动项目“东海渔业资源一体化修复与海洋牧场构建技术”,服务国家资源型渔业可持续性、可控性、科学性经济效益产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关链接:http://yym.zhongsou.com/Cloudshare/index?userid=4057182&keyword=&srpId=&pfAppName=com.gctv&url=http%3A%2F%2Fydy.zhongsou.com%2FWebApi%2Fcustom_detail%3FmongoId%3D664ee958ef781b25258b4567-11)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