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桂委员您好,您是一位著名的水产专家,作为政协委员,您把最大的履职平台扎根在了大黄鱼养殖基地,请问您在野化大黄鱼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接下来又有哪些新计划?
市政协委员 桂福坤: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民盟界别的桂福坤,现任职于浙江海洋大学,很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我是一个新舟山人,在舟山工作已经19年了,一直专注于大黄鱼野化养殖这件事。我国大黄鱼年产量达到28万吨,90%来自内湾养殖,其品质市场认可度不是很高,价格偏低,在带动老百姓致富方面作用有限。野生大黄鱼可遇不可求,在市场上价格非常高,野生大黄鱼的“野”味也成为一代舟山人儿时的记忆。如何让养殖户养出接近野生品质的大黄鱼,如何让老百姓再次吃到久违的“野”味大黄鱼,如何让这么好的一条鱼成为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
十多年来,我们持续在探索野化大黄鱼养殖的实现路径,发现想要养出接近野生品质的大黄鱼需要营造野生的环境,最终找到了围栏养殖这一先进的养殖方式。十多年来,我们持续突破围栏抗风浪技术、越冬养殖技术、鱼的防逃技术,以及智能化投喂、起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最终,2018年,我们在普陀区桃花岛海域建成了舟山第一个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基地。这个基地养殖的大黄鱼高度接近野生品质,有可能是全国最好的养殖大黄鱼。该案例也成为科技赋能海洋养殖的样板工程。目前围栏野化养殖技术趋于成熟。现阶段,我们正进行大力推广应用。我市已有4个大型围栏养殖基地正在建设,预计将新增养殖水体近1000万立方,相当于10000个深水网箱,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这项工作将为老百姓再就业和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回顾十来年的奋斗历程,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围栏养殖是一种新事物,必然会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必然问题,同时还要破解新的产业政策问题。作为一名省市两级政协委员,这些年来我围绕产业瓶颈问题,提了十多件建言建议,比如“破解‘一条鱼’产业链招商项目落地瓶颈”“切实优化深远海养殖营商环境”等。
这些年舟山市推出“985”行动,尤其在“一条鱼”产业链政策扶持,以及科技赋能助力下,舟山的大黄鱼养殖产业逐渐迈向新的时代。我们还在谋划2个万亩级规模的超大型围栏野化养殖基地,一旦建成,舟山的大黄鱼的养殖产量将突破3万吨级,相当于占到了浙江省的50%比重,舟山一个宏伟的养殖蓝图将逐步展开。
向海图强,步履不停。我们将持续耕耘在舟山高端化、智能化海洋养殖产业,为助力舟山“一条鱼”产业链迭代升级,尽职尽责。
(相关链接:https://app.tmuyun.com/webDetails/news?id=14250421&tenantId=92#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