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舟山渔场是祖国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宝库。近日,舟山市人民政府与浙江海洋大学签署《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海洋大学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双方将共同打造重大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协同新机制、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人才集聚新高地、海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新样板、新时代海岛教育和公共服务新高地,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落地,推进市校高质量发展。
浙江海洋大学传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以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努力在服务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浙江海洋大学重点发展学科之一。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和海洋工程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船海与港航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海洋大学—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两个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浙江省船舶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江海通达新船型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 切实将学校科技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地方共建大学科技园、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10万人以上。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浙江海洋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海洋类专业最齐全、唯一同时涉足海洋和海事两大类海洋人才培养的高校,同时,学校对海洋专业实施数智化改造升级,引领智慧渔业、智慧船舶、智慧港口发展;将课堂搬到“大海”上,全面开展海洋意识、体验和使命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海洋特色素养品质。此外,面向拓展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新空间和新模式的战略需求和技术支撑,学科开展深远海养殖设施、生产模式及其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研究。为突破海洋渔业船舶的节能瓶颈,学科围绕船型优化技术、动力节能技术、辅助节能技术、自动化作业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学院还围绕江海直达船、燃料油供油船以及油气输运管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保障了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的燃料油供给。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也已成为国家战略。快速发展的浙江海洋大学,一代代浙海大人,正以建成特色鲜明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为已任,将一篇篇论文写在广袤大海上,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877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