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内,试剂在设备里转动,一旁的电脑屏幕上曲线不断跳动……这是市远洋渔业集团下属科技发展公司与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携手攻关的鱿鱼皮蛋白肽项目的提取与检测工作现场。
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在于从鱿鱼皮当中提取蛋白肽,形成保健品、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如果快的话,我们两年内就可以形成初步的产品,促进鱿鱼产业链的全新升级。”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副教授涂传海说。
这是一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尝试。鱿鱼皮作为鱿鱼精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下脚料,一度被丢弃、掩埋。后有企业发现其利用价值,研究将其回收后做成鱼饲料进行售卖。但市远洋渔业集团下属科技发展公司在日常走访辖区企业时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将鱿鱼皮做成鱼饲料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济效益所需,有企业迫切希望拓展鱿鱼皮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其经济价值。“如果能像金枪鱼等鱼类一样,实现对鱿鱼皮中蛋白肽的高效提纯,将其开发为保健品、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那么它的经济价值有望实现数倍增长。”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副经理李加亮表示。
因此企业携手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对项目进行科技立项。目前,“鱿鱼皮蛋白肽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项目已成功获批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过前期大量研究,涂传海团队在发酵酶解工艺优化、蛋白肽活性精准检测等核心技术环节已实现突破。
作为全国鱿鱼产业的核心产区,舟山的鱿鱼捕捞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产业基础雄厚。今年1~7月,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惠群码头装卸的鱿鱼就有30余万吨。按1吨鱿鱼产鱿鱼皮0.2吨计算,仅1~7月,该基地就产生了6万吨鱿鱼皮。若该项目能研发成功,大量的鱿鱼皮将转型为高附加值产品原料,为舟山乃至全国鱿鱼精深加工产业注入新动能。
(相关链接:https://epaper.wifizs.cn/zswb/2025-08/23/content_997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