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发布 | 浙江唯一!他荣获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浙江发布
字体: [大] [中] [小]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

丁美珍、马琼、水柏年、邓宗全、古桑曲珍、任明杰、刘玉忠、刘益春、杨洋、肖惠文、邵瑜、欧阳陵江、郑万众、孟庆阳、胡嵘苹、钟义信、侯纯广、姜德生、秦春娟、秦宣、黄俊琼、廖红、翟婉明、薄宜勇等24名同志和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光荣入选。

获评教师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强烈责任担当。

浙江海洋大学

水柏年

获得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他扎根海岛35年,在海洋生态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成绩显著,被聘为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家。

他爱生如子,倾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尽心帮扶学习困难学生,被学生尊称为“水伯伯”。他探索建立“生物标本+PPT+翻转课堂+视频+实践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出版全国高校水产类规划教材,承担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他带领师生走向产业一线,攻克红树林高纬度区种植技术,科技指导造林4830余亩,修复沿海海洋生态。

他攻克了困扰渔民养殖10余年的贝类“发瘟病”和紫菜“烂菜”重大难题,助力两万余名渔民实现共同富裕。

一起详细了解这位“最美教师”~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做海岛教育的“红树林”


浙江海洋大学水柏年教授是一个扎根海岛的“海洋教育守望者”与“生态富民践行者”,也是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献身海洋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和生动注脚。三十五载潮涨潮落,他以实干践行教书育人责任,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向海图强的蓝色梦想。

提篮春光引领懵懂学子把准人生航向



“老师,大学四年该怎么过啊?”每年新生入学,水柏年总被这个询问萦绕。在他看来,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航程,选对方向往往比努力本身更重要。面对新生的迷茫叩问,水柏年总会翻开他那本厚厚的、甚至边角已经被时光磨损起褶皱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连续17年主持“资环专业大学生涯大讨论”的点点滴滴,也承载着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心路历程。

在大一“适应期”,他会逐个与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思考读大学的意义,并共同制定清晰的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调整期”,他鼓励学生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目标;大三“蓄能期”,他聚焦未来选择,指导学生储备知识、提升能力、积蓄厚积薄发的人生力量;大四“冲刺期”,他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在人生的赛道上奋勇向前,而他则是学生最坚实的后盾。

他创新运用“抓两头促中间”方法来激发全员潜能。近三年所带专业考研率稳定在60%以上,就业率超95%,位居全校前列。他负责建设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历经22年发展,跻身软科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2位。同时,他还承担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倾心护航

助力每位学生见证点滴进步



“永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是水柏年始终坚守的信条。从教多年,水柏年非常关注经济困难、心理困扰、学业困难的“三困生”。他经常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慷慨解囊,默默资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他又是一位温暖的“心灵导师”,在他的耐心疏导和陪伴鼓励下,多名深陷心理困境的学生重拾信心,走出人生谷底。

他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让一个曾经严重“掉队”的班级涅槃重生。在他接任2011级资环班班主任时,班里25人挂科,1人面临退学、2人濒临留级……他找班级的学生逐个谈心,做好每个人的“成长档案”。在他的鼓励下,班级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全班顺利毕业,很多学生还选择了读研继续深造。

“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20多项荣誉见证他的坚守。而他认为最珍贵的“奖项”,是2020届资环专业毕业生颁给他的特殊礼物——手写“中国好老师”奖状与嵌满全班合影的水晶杯。“水伯伯”,这份亲切,是学生们对他最朴素的致敬,也承载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无上荣光。

启迪梦想

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大海上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海洋高等教育更好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柏年力行改革,他将所教授的《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课堂搬到火热的海洋经济发展和生产实践一线。他首创“生物标本+PPT+翻转课堂+视频+野外实践”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并成功出版了全国高校水产类规划教材

他带领学生走向产业一线,通过从浙江苍南县一路向北直至舟山引种红树林,攻克红树林高纬度区种植技术,科技指导造林4830余亩。2015年,面对苍南沿浦湾因生态恶化导致紫菜濒临绝收、渔民十年亏损的困境,他科技指导引种1600亩红树林,通过生态修复成功攻克紫菜养殖“烂菜病”,紫菜年收茬数从1~2次增至5~6次,渔民亩均收入从不足千元跃升至1.3万元。

此外,红树林项目还孵化出“浙江苍南青蟹科技小院”等平台,当央视报道水柏年引种红树林的事迹时,水柏年教授团队的研究生感慨:“原来课本知识真能转化为渔民们的致富真经啊!”

传承力量

以长期主义践行蓝色梦想



“科研的最高价值是反哺教育。”水柏年主动担起青年教师“传帮带”责任。初入职的小胡博士曾困惑于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他直言:“教师既要向下扎根做科研,更要向上生长育人才。”如今小胡已成教学科研骨干,带学生出海采样时总说:“这是水老师教我的——学问要沾海水的咸味!”

由浙南到浙北,以引种红树林修复滩涂生态,促进了养殖模式转型升级,红树林变成了金树林!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滩涂绽放光芒。水柏年领衔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果,2023年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沿浦湾也因此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团队事迹被央视、《科技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十年栽一树、荒滩变金滩的智慧与精神扎根团队,薪火相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虽已年过花甲,水柏年教授仍然最放不下三尺讲台。他扎根海岛教育三十五载,以红树林般的坚韧向下深扎科研沃土,以园丁的匠心向上托举学子梦想。他修复的不仅是千亩滩涂的生态,更是用师者的大爱与担当,在蔚蓝海岛书写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教育华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V_Vx5llpeMtu2DN1BX5Ug)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