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国高教学会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大家谈》一书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日本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金子元久等77位中外高教学者的相关论文、报告75篇。学校党委书记严小军的报告《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入选其中,为唯一入选的海洋类高校研究报告。

报告以海洋教育国际化是经略海洋的“内在要求、基本方略”为切入点,提出了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对新挑战的四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报告提出,海洋类高校应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培养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科学利用海洋的人才为目的,培养—批批深耕海洋、守护蓝色海洋梦想的人才。二是着力建立高水平的教学与管理团队。报告中用 OCEAN 概括了教师的综合素养,O代表 Openness (开放的胸怀),C代表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E代表 Excellence and Erudition(卓越博学、博采众长),A代表 Availability(随时随地有时间与学生沟通),N代表 Norms(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准则)。并提出了管理团队“5Q”原则:Quick Access(快速进人工作角色),Quick Service(迅速为学生提供服务 ),Quick Response(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回应),Quick Learner(教师要不断学习),Quick Departure(迅速从教师角色中抽离,成为学生的益友)。三是着力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报告介绍了浙江海洋大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正在打造的“学习+思考+实践 研究+理论”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是着力秉承“育人为本”“文化育人”原则,讲好中国蓝色海洋故事。报告指出海洋类高校应乘承“育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原则,开展中国“国情课”,鼓励学生讲好蓝色海洋故事,以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熟悉和热爱海洋文化的海洋人才为目标,聚焦海平面上升、海岸线破坏、排放过量、渔业资源枯竭等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和“融媒体”等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以蓝色海洋文化作为传播主题,内容聚焦中国蓝色海洋梦,突出品牌特色,强化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蓝色海洋梦发声,以外国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大家谈》一书,既是一种广开言路的大家畅谈形式,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又是一种学者“大家”的专业观点。书中围绕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主题,遴选2019和202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75篇学术报告组编而成。全书分为“宏观思考”“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高等教育”等五个篇章,《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入选第三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