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海新闻 > 正文
国内首个鱼蛋白类肥料系列标准实施
发布日期:2025-07-06 作者:* 编辑:陈香娟 来源:海研所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张小军博士团队和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定的国内首个鱼蛋白类肥料系列标准T/CATEA 015.1—2024《鱼蛋白类肥料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范》和T/CATEA 015.2—2024《鱼蛋白类肥料 第2部分:产品要求》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鱼蛋白类肥料产业步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鱼蛋白类肥料标准封面

研发的已投产鱼蛋白生物制品

海洋鱼蛋白类肥料作为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凭借其富含优质蛋白和多肽等活性物质,在农作物种植中展现出显著肥效。然而,由于产品类型、生产工艺与传统肥料差异较大,国内系统研究团队稀缺,导致行业长期面临检测技术缺失、生产标准空白、构效关系不明等问题,市场假冒伪劣现象频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标准技术研讨会

2023年,在政府牵线搭桥下,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张小军博士团队与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作为省级人才、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张小军带领团队聚焦产业痛点,率先开展深海鱼蛋白肥料的菌酶结合工艺研发,成功开发多款功能性新产品。2024年,团队启动标准制定攻坚行动,历时一年调研20余家企业、收集材料超百份、召开6次专题研讨会,历经15次重大修改,最终完成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新标准首次明确定义“鱼蛋白类肥料”和“鱼蛋白肽”概念,从原料筛选、生产工艺到产品指标、检测方法实现全流程规范,为行业提供权威技术依据。2025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张小军博士受聘担任欧格纳科总工程师,以“科技副总”身份带领团队开展“海洋鱼蛋白类肥料的品质评价与功能性产品研发”项目攻关。目前已研发膨果、壮根等3款功能性新品,创新开发复合酶解制备、菌解制肥装置等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水产蛋白液肥品质提升技术获评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菌酶协同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助推企业新增产值1000万元,利润增长30%。

张小军表示,“标准实施只是起点,我们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为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深入企业送实验物资送技术

张小军博士团队通过建立企业检测实验室、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等举措,有效解决行业检测技术与人才短缺问题。合作范围还延伸至墨鱼汁蛋白粉、鲣鱼弹性蛋白肽等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与舟山常青食品等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产品评价体系。

下一步,双方将共建博士创新站,重点突破分子量分布测定、构效关系解析等关键技术,开发新一代菌酶协同工艺,规划建设先进生产线,助力企业向海洋生物领域龙头迈进。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