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级校友韩平:教育事业是我人生的主旋律
发布日期:2016-09-20 作者:陈香娟 编辑:新闻中心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人物简介:韩平,浙江慈溪人,原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 1980届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后留校任教。现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民盟浙江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舟山市副市长、舟山市政协副主席 (兼),定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下派)。

人物印象:身为海院老校长的韩平,长于斯、成于斯,在海院一干就是 30年,只言片语间对母校充满了感情。

人物观点:当下的教育突出问题还是过度应试,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未来的事业如果没有理想很难达成。机遇往往偏袒有准备之人,而这个准备靠的更多的可能是学习与思考。

2014年 10月中旬,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专程赴浙江海洋学院调研师范生培养工作,并做客浙江海洋学院 “蓝色大讲堂”,为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和师范生做了 1个小时的 《浙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和趋势 》的主题报告,与会者反响强烈。教育事业,对韩平而言,是他一生的事业。在大学里,他教书育人,是一名出色的教授、成功的校长;在政府部门,他主管基础教育,是一个努力反哺教育的政府官员;在民主党派,他摇旗呐喊,希望为教育多做点事。30多年的教育事业,已然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成就韩平精彩的事业与人生。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 “发展”

“当下的教育突出问题还是过度应试,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未来的事业如果没有理想很难达成。”主政一方基础教育的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这些年来一直不断反问自己,现代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作为地方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又该为这面向未来的事业设计搭建一个怎样更好的教育格局。

自 2009年 9月上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以来,韩平带领省教育厅相关处室,马不停蹄地奔赴省内各地调研基础教育工作。他发现,不少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把选拔优质生源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忽视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是要管学生一辈子的,不是单管他 3年。”韩平从 2010年初开始致力于深化浙江基础教育改革。

韩平坚信,基础教育要在 “两大理念”指导下,尊重 “两大规律”,从而实现“两大目标”。两大理念就是新课改所提出来的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孔子提出的 “因材施教”理念;两大规律就是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两大目标,一个是要实现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另一个就是要实现人人成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能走 “选择性教育”这条路。

2010年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出台,2012年浙江省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韩平的直接推动下,全省高中不断推出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多种措施深化课程改革,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

短短两年,浙江省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改让高中教育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选择喜欢的课程,学生的学习从过去的统一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有选择。与此相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2014年 9月,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发布,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词 “选择”被一脉相承地引用到了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招生试点方案中, “选择性教育”思想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可以肯定,选择性教育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从大学教授走向政府官员

“我一直深爱着这所学校。”1978年初韩平进入舟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到见证舟山师范专科学校与浙江水产学院两校合并,浙江海洋学院快速发展,他在这里工作、生活、成长了 30个年头,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在舟山师范专科学校、浙江海洋学院工作的 30年,他在从事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度过了生命中最青春、最有激情的岁月。1998年浙江海洋学院正式组建,韩平也随着两校合并正式调入新组建的浙江海洋学院。无论是舟山师范专科学校还是浙江海洋学院,两所学校办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常艰苦。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立足海岛、艰苦办学的环境,让全体师生养成了 “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对韩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收获了教育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在行政道路上,他历任舟山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助理、海洋工程分院院长、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在教书育人上,他是舟山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舟山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科学研究上,他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 “强关联物理系统与非局域相互作用场论的研究”、省新世纪教学改革 “以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和省教育厅 “关于中能质子与 4He原子核散射问题的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 《物理学报》《ChinesePhysics》等刊物发表论文 20余篇,其中被 SCI收录 6篇。

2007年,组织上任命韩平出任舟山市副市长,希望他能在整个舟山的教育系统复制海洋学院教育工作的不俗成绩。起初,韩平对自己要离开大学校园和师生们有些不舍,他要求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一直到 2009年韩平调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组织部把他的组织关系由海洋学院直接转到省教育厅。

从大学教授到政府官员,从单纯的校园走向复杂的社会,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对象,工作的范围更大了,可以施展的舞台更大,这些对韩平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意味着责任更重,天地更宽,也更能磨炼自己。再度走马上任后,他到舟山市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深入调研,改革创新,把一系列的政府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在对整个舟山市教育的方向性把握上有独到见解。

韩平很重视基层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为人师的教师素养。在他看来,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学科知识、专业能力,更需要一种专业智慧。教师能不能把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能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能不能将学生从单纯的课内学习引向更广的课外实践,最考验的正是教师的专业智慧。唯有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遇往往偏袒有准备之人,而这个准备靠得更多的是学习与思考。”韩平告诉笔者。

2009年对韩平来说,是成功转型之年,更是人生的转机。当年的浙江省教育厅正好需要一个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从大学教授走上社会、多年担任高校教学工作分管校长,又连续几年直面地方教育、时任舟山市副市长的韩平,显然是最符合的人选之一。“因为我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所以他们就考虑由我来担任这项工作。”对于这次机遇,韩平低调而又谦逊。走上教育厅岗位的他,强调学生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他希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素质与能力。

对韩平来说,坚持学习与思考是他收获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韩平不是单纯地上堂课,更多时候他在考虑:“为了学生的发展,我能做点什么?”学生最终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教育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做好储备。学习不能太功利,要正确处理 “有用”与 “无用”的关系。有些东西可能你一直思考了、学习了,没有机会用,但是它同时丰富了你的思想,韩平认为这就为未来发展做了好的储备。

艰苦奋斗是海院留给他的烙印,也是他收获成功的另一重要法宝。在舟山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时,韩平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跑 5000米,这让他锻炼了健康体魄,更磨炼了他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对他后来走上教师岗位、领导岗位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又回到基础教育,韩平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对母校的发展,他充满了期待,在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占据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核心区位优势的浙江海洋学院,发展的关键是要定好位、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围绕 “海”字做文章,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海洋特色,培养海洋科技创新型人才,为浙江省的海洋经济甚至是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服好务。

他把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得很远。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