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伟绍:“上山下乡”的共富领路人
发布日期:2022-03-21 作者:丽水日报 编辑:王利明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字体: [大] [中] [小]

【人物简介】卜伟绍,1997届淡水养殖专业(萧山)校友,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个头不高,剪着寸头,皮肤黝黑,笑起来眼角总会漾起几道褶子,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走起路来却步履轻快……眼前的卜伟绍,是云和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是那个上过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的养鳖人。”大伙亲切的喊他“鳖王”。

卜伟绍还有更多的“头衔”:浙江省百名“科技追梦人”、浙江省青年致富带头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行风监督员、丽水市精英农师……

卜伟绍

领先全国 创新生态鳖“三段式”养殖

卜伟绍今年46岁。1997年,卜伟绍从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淡水养殖专业毕业。“那时候,甲鱼是高档水产品,能卖两三百一斤,经济效益很好。”初生牛犊不怕虎,修完4年的大学课程,他带着一股闯劲、信心满满地进入了甲鱼养殖行业。先后在丽水、义乌等地的知名企业工作,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不断积累养殖经验。

2007年,卜伟绍回家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放弃了外地优越的工作待遇,回到云和创办了云和第一家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位于石浦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十里云河”游线上。卜伟绍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4个月后,一座2500平方米的标准养殖温室建成了,卜伟绍放养了12万只小鳖苗。

可一年之后,卜伟绍迎来当头一棒,他的中华鳖鲜有人问津。“温室养殖的鳖繁殖快,数量多,但口感并不好,我记得那天是大年二十九,本以为临近春节可以卖个好价钱,结果大失所望,我花高价才找了一辆三轮车,把甲鱼从市场通通运回养殖场。如此折腾,深深刺痛了我,也坚定了我要走品牌之路的决心。”

挑选优质鳖种

卜伟绍决定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摸索出一套既能充分发挥云和生态优势,又符合市场要求的养殖技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卜伟绍幸运地成为县里“十百千”帮培工程的受益者,被列为水产养殖带头人,师从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杜建明,并得到了浙江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等水产专家的悉心指导。在导师们的“点化”下,卜伟绍摸索出国内首创的“三段式”养殖模式。把现代设施渔业技术与生态养殖方式结合起来,提高甲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产品质量。该成果获得了“2014年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卜伟绍根据云和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在云和县崇头镇海拔一千多米的后垟村,开启了高山稻田养鳖先河,该基地也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甲鱼养殖基地。“温室+外塘+稻田”,三段法“稻鳖共生”流水养殖的鳖无泥腥味、无药残、体色自然,达到野生鳖品质。就这样,卜伟绍带着他的12万只“鳖宝宝”开始“上山下乡”。

为中华鳖准备“口粮”。

2010年,卜伟绍的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模式,被列为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经过“上山下乡”的生态鳖价格节节攀升,飙升到了温室鳖的10倍、池塘鳖的5倍。

山区稻田养鳖模式在连续三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上获奖。“三段式”养成的生态鳖,先后通过了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2016年-2019年连续4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每到台风天,都要及时加固温室,防止温室的保温材料被大风刮走。

系统溯源 全流程监管甲鱼“身份证”

当传统农业遇到互联网,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2014年9月,一直从事传统销售的卜伟绍加入“电商”大军,“云河”牌中华鳖店铺在淘宝上线。中华鳖触网后,卜伟绍的事业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借助网络,他的生态鳖渐渐走出了云和、丽水,销往温州、杭州、上海,甚至卖到了新疆和哈尔滨。从此,“上山下乡”的云和鳖,成为响当当的云和地方特色水产品牌之一。

在有机鳖基地,用渔网抓甲鱼。

“市场良莠不齐,我的生态鳖是好东西,但是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刚开始的时候,隔着屏幕想想也挺抓狂的。”为了赢得网络那一头消费者的认可,卜伟绍想了很多招。

一次偶然的机会,卜伟绍得知,丽水市农发公司有一款“壹生态”生态精品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或许可以帮他解决大问题。

果不其然,这个面向丽水涉农企业的系统,包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电商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业数据中心等,依托这个平台,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态鳖建立完整的“溯源系统”,为他的生态鳖标注“身份证”。

在丽水市农发公司和市生态农业协会的支持下,卜伟绍的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很快就建立了溯源系统,整套溯源系统由农发公司免费维护。这以后,卜伟绍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壹生态”网站,将自家甲鱼的生长状况、投料情况等实时信息更新到溯源平台。

不久,卜伟绍第一批纳入溯源系统的甲鱼上市了。农发公司为这批甲鱼提供了专用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描一下,甲鱼的成长过程、检测数据等情况便一目了然。

一招鲜吃遍天。有了“身份证”的生态鳖身价倍增,过去每公斤五六十元的甲鱼轻松卖到了每公斤200元。卜伟绍在合作社安装网络摄像头,消费者只要在溯源平台中轻点鼠标,就能看到成长全过程,这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云河”生态鳖是农展会的常客,图为卜伟绍在展会吆喝卖鳖。

服务双百 助推乡村振兴同奔共富

“回乡创业10多年,我一直在‘甲鱼’上做文章,有人称我为‘一根筋’,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这样才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卜伟绍对甲鱼养殖事业的热爱,不仅仅因为找到了创业创新的乐趣,更让他觉得有意义的,是他找到了一条特别适合丽水山区的特色养殖道路,可以助推丽水山区的乡村振兴,带领山区群众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为农民培训现场。

目前,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银行信贷融资、苗种、饲料及产品统一采购、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丽水市水产业新型主体的典型之一。

2012年,卜伟绍牵头成立云和县第一家民办水产科研机构——云和县山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并受聘为第一任所长。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县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10项,取得科研成果8项,相关专利7项。

为了带动浙西南甲鱼养殖的发展,卜伟绍全心全意地为养殖户提供包括场地建设、优质苗种供应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卜伟绍无偿传授养殖技术给农民,要是农户有了销售困难,他还会千方百计为他们代销,或是帮忙联系销售渠道。他的质朴和诚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卜伟绍先后成为丽水市、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并担任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位农民委员。

为各地农民传授稻田养鳖技术,推动稻田养鳖产业发展。

2018年,丽水市科协推出“双百服务”工程,通过专家结对乡村,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助推乡村振兴。卜伟绍第一时间报名,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百名专家之一。2019年年底,卜伟绍还成为了景宁“双百服务”的专家,结对景宁英川的稻田养鳖农户,去年,被评为“双百工程”优秀专家称号。

目前,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模式在丽水市及温州、福建等山区累计推广1500多亩,产值1000万元,“高山稻田生态养鳖”已经被确定作为今后丽水稻田养鱼推广的重要模式之一。

“作为科技人员,不能总是停留在产品生产上,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在为农民更新观念上,为农民提高技术上,为农民开发市场上。”对于未来,卜伟绍信心满满。

采访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RUYxg1TeyxTF2fatGStsw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