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省教育厅党委办公室发文
公布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学校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食品与药学学院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
成为“第二批全省高校标杆院系、
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此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确定,是根据《中共浙江省教育厅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和做好全国第三批“双创”项目推荐的通知》(浙教党办函〔2021〕33号)精神,在全省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党委会议研究和公示,遴选产生,遴选产生10个高校党委,81个院系党组织,153个基层党支部。
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由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单位的师生党员组成,现有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各1名,党委委员7名,组织员1名,党支部9个(其中教工支部3个,研究生支部4个,本科生支部2个),正式党员137名,预备党员74名。
“党建 学科”扎实前行
学院党委紧抓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努力实现从教学科研型到应用科研型的跨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全力推进学科工作。在教育部第三、四轮学科评估中连续位列全国第五。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聚焦“生态东海、智慧东海、富民东海”发展目标,主攻“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近海海洋环境动力学”两大领域。在海洋经济物种(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繁育和规模化利用、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受损海洋生境修复等方面位于国内领先水平。
“党建 人才”不断优化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与培养并举,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大幅度优化, “十三五”期间共引进博士、教授39名,其中国家级人才3名,省部级人才2名。学院现有双聘(兼职)院士4人,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浙江省本科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2人,聘有外籍教师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专业素质过硬、技术力量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工会获得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教师党员多次在学校微党课比赛中取得佳绩,教师党员荣获浙江海洋大学 “最美教师”、“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浙江省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党建 育人”成效凸现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海洋科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新增省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浙江省新形态教材6部,建设精品在线课程11门。本科生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国家大创计划项目和省新苗人才计划课题35项;有200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A类学科竞赛获奖。2021年,学院本科生升学率达到45.6%,继续保持全校领先。
“党建 创新”稳步提升学院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2个国家级、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11项,总经费1.2亿元。教师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等检索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并已有多项专利用于社会生产,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项。
“党建 国际化”不断拓展学院党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性视野,坐标国际,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依托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基地和引智基地,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和平台,2018年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机构——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走在全国海洋类高校的前列。近5年,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三个月以上学生9名;招收境外来校学习交流超过三个月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20名;赴国(境)外访学6个月以上专任教师17人,聘期3个月以上外国文教专家及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
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培育创建单位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1名。作为教工党支部,本支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全体师生”的宗旨,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求实创新,培养海洋人才,服务社会。连续两次主持浙江海洋大学党建品牌活动,多次被评为浙江海洋大学五星级党支部。
党建工作抓严抓实支部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作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的有效形式,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纪律,增强党员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追求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近2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0余次,其中以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为载体的科普教育活动累计超20次,活动对象超过3000人次,活动多次得到知名媒体(如学习强国)报道和转载。
科研成果屡创新高近5年来,支部教师党员累计发表SCI科技论文42篇,一级核心期刊3篇,其中龚理同志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的论文基本阐明了比目鱼类起源及其独特体轴形成机制等问题,同时也为揭示人类内缘性相关疾病如肌肉萎缩症和颅面畸形等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王天明同志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Life发表的论文首次鉴定并探讨了Kisspeptin神经内分泌信号系统在无脊索动物中的进化起源和功能演变,同时该文被杂志以新闻稿形式推荐。累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获省部级奖项12项,市级、校级及行业奖项11项。
育人体系初见成效
在育人方面,支部教师党员积极推行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常态机制,不断提升教师党员的思想素质。近年来,支部教师党员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认真开展“千名教师下宿舍”、“线上家访”及“逢五走访学生宿舍”等活动。近5年来,本支部教师党员累计开设课程40余门,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达3次;5位同志先后荣获“最美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最受师生喜欢的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培育创建单位
食品与药学学院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
食品与药学学院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现有党员19名,设支委5名。支部书记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获得者、院党委书记邓尚贵同志兼任。
充分体现了先锋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并逐渐显现出辐射带动效应。支部成员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山东省委组织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传统产业创新类人才、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舟山市“111人才工程”2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助理实验员和行政人员各1人。
该支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规范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完善教师党建系列制度体系,从严教育管理教师党员,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完善党支部建设体制机制,着眼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取得了突出成绩。支部书记邓尚贵同志带领学生团队获得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10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6项。支部所在学科全体成员,近3年累计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4项,其中本支部成员立项18项,占比75%;近3年累计立项横向项目20项,其中本支部成员立项17项,占比85%;近3年累计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37篇,其中本支部成员发表102篇,占比74.5%。
在支部书记的带领、支部党员的影响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老师近5年的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奖三等奖、全国性行业协会奖一、二、三等奖等10余次;浙江海洋大学教学优秀奖(杨最素)、建有《水产食品学》和《人体解剖学》省级精品课程(邓尚贵、杨最素)、《海洋药物》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陈荫)等;积极指导学生获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省二等奖、第七届浙江省海洋知识创新竞赛海洋科技创新类获省赛一等奖、三等奖、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省三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校级一等奖等。

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长期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希望在2022年我校能够创新不停 获奖多多喜报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