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20220601【微信】赛道总分第一
发布日期:2022-06-13 作者:周睿 编辑:王利明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字体: [大] [中] [小]
星光不负赶路人  


在无数个日夜里  
他们刻苦研究  
在一次次尝试里  
他们从未放弃  

 
近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浙江杭州圆满落下帷幕,我校获得包括国家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3项,实现该项赛事获奖等级和数量的双突破,同时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奖,4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其中国家工程中心张子良团队(指导教师:王琳玲、冯德军)以赛道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国家特等奖,食品与药学学院余梦海团队(指导教师:袁鹏翔)获国家二等奖,船舶与海运学院崔智强团队(指导教师:祝捍皓)获国家三等奖。优秀作品的背后蕴含着项目团队成员长期的坚持与付出,凝结了老师的精心指导,也离不开学校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院探索出学校政策导向、研究生院质量导向、学院业绩导向、教师育人导向和学生成果导向的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协同创新创业学院多措并举提升我校研究生学科竞赛水平,在对竞赛项目进行常规资助的基础上,推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学科竞赛培育项目。为提高参赛积极性,将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列入学位申请条件,在评奖评优中给予政策倾斜,并设置学术成果奖励。本届赛事开赛以来,研究生院组织校赛从42项作品中择优遴选出6项,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和重点培育,有效提升了我校推荐作品的质量。学院同样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积极响应学校“以赛促学,以学促能”人才培养改革,培育了一批善于创新、勤于指导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竞赛指导与参赛经验,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在五位一体模式下,研究生院多措并举强化竞赛组织,学科竞赛成绩的突破便如水到渠成:2021年度我校共获得研究生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8项,其中国家最高奖3项,实现了我校研究生A类竞赛在国家最高奖的历史性突破,同时获得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12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睹     获奖作品     风采  

 
项目名称     :振兴东海蓝色粮仓——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中网衣关键技术研究  
团队成员     :张子良、游洋、童同、张天园、张宇笈  
项目简介     :本作品以构建安全的大黄鱼野化养殖模式为核心,系统地研究网衣布设模式对网衣安全的影响,并首次提出桩网分离式网衣布设理论,极大地提高了网衣的安全性。  
本项目是对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2003年来学校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立足深海网箱,服务渔民转产转业,奋力争取在深海养殖特色化道路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图片  




项目名称     :“质”在必得——便携式鱼类品质智能无损检测仪  
团队成员     :余梦海、谭南峰、曾晨、章俊涛、刘晗慧、黄玲  
项目简介     :本作品基于生物阻抗为核心技术,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无损安全、快速智能检测活鱼组分、鱼体鲜度、冻藏情况的新方法,建立了鱼类数据库,并领先进入活鱼检测领域,有效预测活鱼病情。  




图片  

 
项目名称     :大鱼——深远海渔业养殖用水下机器人  
团队成员     :崔智强、薛洋洋、孟令一、王举尚  
项目简介     :本作品致力于解决目前国内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在实际深远海渔业养殖应用中的痛点,利用镂空的外形设计、多个设备安装支架设计以及六自由度行进能力使其可以同时搭载多款水下仪器在复杂渔业养殖海域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图片  

 
据悉本届“苏研杯”赛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联合主办,被纳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乡村振兴科技强农+”主题赛事五个赛道之一,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有广泛影响。本届赛事共有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推荐的374项作品参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6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75项。  

 
迎风远航再起程  
恭喜获奖的同学们  
也期待未来的海大研究生  
再创辉煌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