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PPT 颜值能否高一些
夕流水
学校制定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的初衷,是让广大干部在了解大学课堂现状的同时,也能体谅教师上课之辛苦。自学校实行行政干部听课制度以来,本人听了近20位教师的课,授课对象囊括大一到大四青春无敌的阳光青年,而且从不足30人的小班,到多达90余人的大班,不一而足。因教师授课方式、肢体语言风格大相径庭,课堂的活跃程度参差不齐。抬头率高的生动课堂,教师眉色飞舞,学生笑点爆棚;缺失互动的沉闷课堂,大多是教师自说自话唱独角戏,台下学生心猿意马漫不经心。
作为一种精神劳动,每位教师从心底都希望自己的辛劳得到回应。因而师生互动热烈的生动课堂,教师神采飞扬、激情饱满,言辞与手势渗透艺术化的感染力。作为导演,他给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殿堂的观赏视界,吸引学生入戏。而教师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是其场景设置中的成功道具。读图时代,颜值已是90后大学生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热词。教师唯有关注学生的喜好并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方能赢得积极回应。
随信息深流的汹涌而至,PPT成为高校授课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它也是大学课堂的视觉中心,成功运用能为课堂增色不少。而据笔者观察,与生动课堂相比,教师唱独角戏的的沉闷课堂,PPT大多颜值不高,只有文字,没有画面,且文字内容仅限枯燥的专业术语罗列,甚至PPT临窗反光,教师们也视而不见。这些颜值拉分的PPT,从内容到形式都枯燥乏味,如何吸引关注?偌大课堂,学生玩手机者有之,看小说者有之,打瞌睡者有之,教师自说自话,学生应者寥寥。台上热闹、台下昏昏,为人师者心中自然也是五味杂陈。
在课堂上,教师就象一位演说家。而一个成功的演说家,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较少的幻灯片和精炼的语言将其精华传达给听众。台湾风险投资家、演说家Guy Kawasaki提出了“10—20—30”的幻灯片制作和演讲原则,即一个Powerpoint不能超过10张幻灯片,演讲总长不能超过20分钟,而且幻灯片的字体要大于30号。改变课堂效果,教师是否可以从提高PPT颜值开始?多一些启发式提问拉动话题效应,多一些接地气的鲜活实例深入浅出解读专业理论,多一些赏心悦目的画面夺人眼球,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您的授课热情、激情,与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