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一书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形而上学创始人怀特海先生撰写的对教育有独到见解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自身的感受颇多。
书的封面上写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觉得这和我最初的想法是异曲同工的。
开篇第一章有对“教育的目的”更为完整的诠释:教育的目的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儿童时期是我们最早对这个世界有感知的时期,是我们最早对“教育”有认知的时期,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呆滞的思想,即指那些仅仅被大脑吸收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或与其他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知识。书中给出两条避免此类思想的方法: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教,必须教得透彻。
现在的很多小孩子们很小就被父母强制去参加许多辅导班,或是一些兴趣培养班。在同一时段被灌输许多知识,其中可能会有他们喜欢的内容,也可能有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内容。强加给他们的这些所谓兴趣,大部分都只能给他们形成呆滞的思想做“贡献”,也即填鸭式灌输思想。
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世界名家的故事来给我们说明儿童时期的教育不能太过杂乱,主要应以儿童的天性释放、兴趣的发现与引导为中心,不能强加灌输。
书中的主干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从小学到大学这一复杂的成长过程应该科学地分为几个阶段——教育的节奏。从智力发展的阶段——浪漫的阶段——精确的阶段——综合运用的阶段——循环的过程。每个过程中,我们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视并接受。
当然,我们在教育这个大的体系中也能衍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节奏。
书中强调了技术、教育以及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旨在从科学、文化、文学等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手段和方法。我们应该多研究如何让教育深入人心,如何让教育能不被受教育者排斥等方面。
书中还提到了大学及其作用。对这个章节的设置,我的理解是:前面讲的是教育在成长中的发展阶段,而这便是教育的成熟阶段,并非是真正的成熟,却承载了教育的前半生。大学即是教育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一群充满求知欲的青年人,一群富有知识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地方,也是学生能够基本实现教育的自由节奏的地方,能让更多的知识在这里扬帆起航,让更多教育的节奏在这里得以自由飞翔。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的火焰。大学的作用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悟就是:教育真正存在的目的就是你想在教育中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可能会经历迷茫,但教育便会引导激发你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教育是把我们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书中说:“智力的教育,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不仅对是正身处教育之中的我,还是对下一代将要接受教育的他们,都提供了许多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法,这正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