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山下话报恩
发布日期:2020-06-04 作者:沈慧君 编辑:商睿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目枝头万色春,心系太湖渔洋山。来苏州栖居满2个月了,终于可以迈出家门,亲近大自然了。

首选之地当然是离居住地最近的渔洋山。10分钟车程便来到了景区大门。70岁全免,65岁半价,成人全票40元,售票员说这还是抗疫期间的优惠价,平时全票80元一张呢!  “啧,真够贵的了。”可年轻人却不以为然:“景有所值好伐啦!”女儿瞥了我一眼,嫌我说这话掉价。

渔洋山景区是伸向太湖湖心的一个半岛,三面临海,山势绵延,形如鳌首。其东接胥口镇,北对皇福景区,南望东洞庭山,主峰高达171米,登上绝顶鸟瞰,太湖全景犹如一幅秀雅的立体山水画轴,依次打开,仿佛置身瑶林仙境,如梦如幻,那一刻宅家封闭的心门顿时打开,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清新的空气,惬意之极。

渔洋山不仅以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招揽着远近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读书人。

走进渔洋山,倾听老人讲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伍子胥“赠山报恩”;越国美人郑旦香消于此;孙子曾在此处三令五申,斩杀吴王二妃从而拜将;明代文学巨将董其昌“归骨渔洋”,更有法华寺、昙花庵、渔洋阁等禅修佛法之殿的“明清石刻”“千年石狮”“鱼篮观音”以及九龙碑等珍贵文物,仿佛走进人文历史大讲坛,眼前一亮,身心受益,倍感不虚此行。

然而让我伫立最久的还是那块耸立在奔腾不息的泉水之上的“涌泉”石。它记录着伍子胥“赠山报恩”的故事:

“春秋时期,伍子胥父亲、长兄因遭奸臣陷害被杀,伍子胥被迫逃奔他国,楚国一路追杀,幸得一老渔翁摆渡相救,得以脱离险境来到吴国,在取得吴王阖闾的信任后,伍子胥率领吴国的三万兵马攻克楚国郢都,报得深仇大恨。相传功成名就之后,伍子胥不忘当年救命之恩,将渔夫一家安排在太湖岸边住下,让渔夫全家拥有捕不完的鱼虾,赏不完的美景。”

完美动人的故事感动着世代炎黄子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源出于此。

报恩,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武侠小说中尤甚。生活中报恩的话题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

父母给予子女以生命,并哺育其成长,恩重如山,子女当以孝道报之,此乃天经地义。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学生当以知识和本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回报师恩。

医生治病救人,妙手回春,还患者以健康的身体、第二次生命,大恩大德,没齿不忘,永生铭记。

受人帮助,得人恩惠,还之以礼,报之以恩乃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呢!环顾此次武汉抗疫战,在最艰难的时候,各省市派出医疗队直奔疫区,鼎力相助,日夜坚守,终于救助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患者感激,市民感激,政府感激!感激的表示:一是高规格欢送礼,二是湖北省政府颁给所有援鄂医护人员纪念章一枚,今后凭此章医务人员本人及家属到湖北任何景点均可享受免费观光旅游。最感人的一幕当数送别市民中一位大爷手持国旗双膝跪地的谢拜,他家11名感染者全部获救,向救命恩人致跪拜礼,于情于理人人共鸣之。

生活中人帮人的事比比皆是。小到扶起摔倒的孩童,大到捐款捐物资助受灾者。我本人从小到大直至步入老年,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同时自己也帮助过很多人,这种帮助有物质的、体力的、精神的,还有情感的,当我们受到帮助时我们心存感激,总想着如何回报,而当我们助人一臂之力时,我们心存快乐,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那么可以想见,当人人都存助人之心,感恩之心时,也就是爱心大放光芒时,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反之,当助人一方帮助求助方排忧解难完成了某项心愿后,若心心念念地期待着对方给以回馈,非此则不悦甚至翻脸,那就会使事情走向反面,须知“助人”一词是和“善良”“无私”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肯定,那位老渔翁在渡船救人的时候根本不曾想过日后吴子胥会赠他一座山,同样,援鄂医务人员出征时也根本不曾想过武汉人民会有如此高大上的感恩礼。

渔洋山之行,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更坚定了我的做人准则:知恩不报是小人,施恩图报非君子。


上一条:

小洋山岛放风筝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