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赛小白”到“奖项收割机”,海大学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日期:2025-04-27 作者:董远涵 编辑:胡山佳 来源:外国语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个人简介

姓名:陈昭容

班级:A21英语1

专业:英语

学院:外国语学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任职情况

2021—2022学年:班级班长、外国语学院权益服务部干事

2022—2023学年:班级班长、外国语学院权益服务部部长、新生A22英语3班班级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助理

2023—2024学年: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兼学生会执行主席、党支部组织委员

获奖情况

2021—2022学年: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一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心理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秋季“新航线”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2022—2023学年:东海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一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心理委员会优秀学生干部、校“传帮带”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校优秀学生会干部、春季“心理护航”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海马小讲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王成海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一等奖、校优秀团干部

参赛情况

2021—2022学年:第十九届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校级一等奖、舟山市“青春弄潮东海,学子筑梦舟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成果奖、“读红色历史,诵青年壮志”红色经典诵读会三等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说心语’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思政课实践教学展示特等奖、2022“稻香杯”全国大学生粮食主题英语知识竞赛优秀奖

2022—2023学年:“农行杯”第十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常规赛)本科组三等奖、第九届浙江省海洋知识创新竞赛海洋科技创新类三等奖、第五届“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校级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浙江海洋大学校级一等奖、“八八战略”在身边——“习说心语”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思政课实践教学展示一等奖、“八八战略在指引 我们的新时代”浙江海洋大学2023年微型党课大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2023年“‘八八战略’在身边”主题宣讲调研vlog二等奖、“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浙江海洋大学2023年度校园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 “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三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操舞大赛啦啦操公开组第二名、浙江海洋大学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操舞大赛啦啦操单人赛第六名

2023—2024学年:2023“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英语组别笔译) 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声乐(甲组)三等奖、“中天科技杯”浙江海洋大学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院赛(就业赛道组)一等奖、第六届“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浙江海洋大学校内选拔赛三等奖

实践情况

1. 202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担任负责人,发表相关论文3篇。

2. 浙江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累计7项,多次获评“优秀团队”“ 优秀调研报告”“先进个人”,第二课堂实践学时1847h。

3. 积极参与志愿宣讲活动,累计宣讲十余场。2024年7月,参与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2023年12月,“钱江杯”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短视频大赛暨“行走的思政课”理论宣讲活动,同课异构宣讲《守护红色根脉 启迪蓝色领航——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的蚂蚁岛精神》。


矢志不渝,筑文化灯塔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且行知。”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陈昭容深知学习在实现梦想路途上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习难度比高中英语大得多,面对复杂的语法,晦涩又繁多的单词,她没有丝毫退缩。针对自己的专业,陈昭容摸索出许多学习的小窍门:将大任务拆解为小目标、制作思维导图、定期总结和反思。四年来,陈昭容制定了几十份“to do list”,按任务优先级逐一完成,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她将一张张空白的A4纸通过手绘思维导图填充满知识;既加深记忆,也能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被问到如何保持学习状态时,她回答:“总结反思能帮助我及时调整状态,保持学习效率。这些方法让我在学业中游刃有余,也让我更懂得如何高效学习。”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陈昭容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成绩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除了钻研本学科,她对课外研究也抱有极大的兴趣。从一开始的“竞赛小白”到团队领头人,陈昭容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在她看来,参加比赛就像打怪升级,困难是常态。大一参赛时,陈昭容因经验和能力不足屡屡受挫,曾一度迷茫。但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不要放弃,慢慢来,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后来,她调整心态,积极请教老师和学长学姐,汲取经验,多次挑战,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她总结道:“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结果并非唯一,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同样珍贵。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逼自己一把,最后结果也许不尽人意,但也都是经历,总能收获成长。”主持1项省级课题;发表3篇学术论文,分别入选省级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AB类学科竞赛获奖7项,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4项、省市级竞赛获奖4项、校级竞赛获奖16项……这都是陈昭容一步一个脚印换来的硕果。

“我们将是对外交流中的主力军,学习英语就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历史与时代使命。”陈昭容认为,她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中华文化的宣传使者。怀着这样一份热爱与担当,她曾与团队遍访舟山群岛,从“非遗文创电商化”“e路红旅”等不同角度着手,通过青年的力量,响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用双语讲述舟山海岛故事。作为科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围绕本专业特色开展海岛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特别关注文化与英译联动,结合文化内涵对当地翻译提出可行建议,推动景区与展示馆的国际化建设与发展,利用专业优势助力舟山文化的国际输出,为讲好舟山故事乃至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文科专业的学生,许多人自动将自己与理科类竞赛“划清界限”,但陈昭容始终相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因此,尽管是一些看似适合理科生的竞赛,她也积极参与,拓宽视野。在理工类学术竞赛团队中,她发挥文字撰写特长,为团队贡献独特价值,同时从队友身上学到了不少理科知识。通过这次比赛,陈昭容拓宽了自身知识边界,提升了综合素养,也加深了她对跨学科合作的理解。她认为,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发掘自身优势并主动把握机会,才能在多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莹烛末光,望增辉岁月

“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无数卫星的汇聚终织就广阔天网,铅刀铸为利刃即可披荆斩棘。物如此,人亦然。芸芸释为平凡,而非碌碌,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陈昭容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责任心培养。信念以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坚定,她始终坚信,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环。在四年大学生活里,她投身诸多学生工作,连续两年担任班长一职,加入学院学生会,同时还兼任新生班主任助理、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当多重身份集于一体,她坦言,平衡工作与学习是一个挑战。为了更好完成工作并兼顾学业,她制定每周时间表,明确学习和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此外,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避免分心,专注并高效地完成当前的事务。面对紧迫的任务与繁重的课程,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陈昭容在做好平衡的前提下,以极高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践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不论面对谁,她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认真负责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任职学院学生会主席期间,她以饱满的热情和卓越的领导力,引领学生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担任学生干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段不断突破自我、全面成长的宝贵经历。陈昭容今日所取得的成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执着以及对工作的敬业。通过学生工作,陈昭容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学会了如何高效管理时间。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往和合作,锻炼了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让她更懂得倾听与包容。最重要的是,这些经历培养了陈昭容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让她深刻体会到为集体付出的意义。这些能力不仅帮助她在学业和工作中游刃有余,也让她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有人问她,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过于疲惫了,这些工作带给了她什么?她微笑着回答:“我爱这片蓝色的海洋,更爱每天能沐浴着徐徐海风与橘红色夕阳的浙海大,为所爱之处付出奉献,我乐在其中。”

知行合一,燃志愿星火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陈昭容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他人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在追光路上努力成为一束微光,用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累计志愿时长约六百小时。作为中共党员,她以初心敬党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创造有益价值——疫情期间,全国上下积极组织抗疫,她踊跃参与校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攻坚防控志愿,帮助采集核酸,排查高危感染人群,为全国抗疫工作添砖加瓦;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亚运火炬传递至舟山,作为海大学子,她积极参与火炬传递志愿活动,践行“人人当好东道主,我为亚运添风采”,将亚运精神带到海大校园……

从一簇“小火苗”成长为一面“小红旗”,从努力向团组织看齐到被党组织接收,再到如今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陈昭容积极参与各项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并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在实践锻炼中淬炼党性,以务实成效回馈党组织的辛勤培养。她遍访舟山群岛感悟乡村振兴成果,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赴延安感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通过各类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陈昭容有机会了解社会和他人需求。她回忆道,每次参与志愿服务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教会了她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还增强了自己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陈昭容把“满足”作为自己志愿实践活动的关键词,通过这些活动,她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我价值,在他人的感谢和自己获得的新知中感受到了付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弹指一挥间,这已经是陈昭容在海大的第四年。回首过去,她也曾对大学生活和未来感到迷茫,但经历四年的磨砺,陈昭容对大学生活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希望大家在这大好年华能珍惜时光,去实践、去感悟、去学习,不断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的事,怀着一颗少年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向着无垠的大海前进。“人生是各种体验的叠加。”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尽力去闯、勇敢尝试,总能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辅导员寄语

昭昭若星,容光熠然。陈昭容同学以躬身力行诠释“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新时代青年品格,彰显了海大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色。她以灯塔之光锚定专业航向,连续三年稳居专业前列,斩获王成海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发表论文多篇,在学科竞赛中摘得数十个奖项;她以萤烛之光温暖集体,身兼学生会主席、学生党支部支委、班长等多重角色,以卓越领导力点燃团队潜能,用责任之光照亮同窗前行之路;她以星火之力点燃青春担当,在抗疫一线身着“防护白”守护校园,于亚运盛会高举“志愿红”守护火炬。望昭容同学永葆“鲜衣怒马少年志”,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以语言为刃,以担当为帆,书写新时代外语人的璀璨篇章!

https://mp.weixin.qq.com/s/XomwhxZBiQEewyCrl9mWfQ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