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再去赴防城之约!”七月的防城港,金花茶的花蕾渐上枝头,红树林抽出青绿枝条,不时有一场大雨冲刷尘埃,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这颗镶嵌在北部湾上的明珠,正以2018年“百名博士防城行”为契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优秀学子来此奋斗。
七年之约
“40个小时的大巴加火车啊,总算到了!”7月15日,参与本次“百名博士防城行”的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们顺利到达这个中越边境港口城市。“百名博士防城行”已连续举办七届,今年的活动也是浙江海洋大学的“防城七年之约”。该校组建了“海子浪花行动”研究生防城港行社会实践小分队,14名研究生参加企沙半岛港口建设、康养旅游、水产等7个科技服务项目。从首届活动开始,每年都有多名浙海大研究生入选参加,累计已有80余人。

“我的师兄何竺柳去年参加的就是这个项目,他回来跟我们分享了许多感悟,收获很大。一看到今年的活动启动通知,我就立马报了名。”水产研究项目的戴娟说。浙海大的何竺柳在去年的科技服务中及时发现东兴市鸿生实业有限公司3口池塘的石斑鱼存在倒藻现象,并提出全池泼洒维生素C、追肥培藻、施用芽孢杆菌等具体措施,成功解决了问题,得到该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圆梦防城
优质的空气质量,宜居的生态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这里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不断有学生来到这片沃土上放飞梦想,海子浪花行,海大梦,防城梦。

“从2012年的第一届‘百名博士防城港行’开始,每年暑假我都能在这看到母校的老师和学弟学妹,感觉非常亲切。通过防城港行活动,有不少校友与广西结缘,留在了防城港。”浙江海洋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江宇毕业后即到防城港工作,他见证了“百名博士防城行”活动的诞生与发展壮大。

现在港口区组织部工作的毛志雄是浙江海洋大学2012级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正是通过博士行活动来到防城港扎根,有了工作,圆了梦,后来结了婚,有了娃。据他介绍,当时通过博士行来防城港的一共6人,先后到防城港工作的有11人。
校地合作
“一次防城行,一生防城情”——这是许多学子们参与活动后的感慨。科技服务三农,助力防城发展,专家教授、优秀学子一直在路上。2012年,浙江海洋大学与防城港市签署了《校地科技人才合作协议》,迈出了人才、技术交流的第一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

2017年7月1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兴市教授工作站正式签约揭牌,此项合作包含浙海大与东兴市人民政府共同申报产业发展项目、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水产品研究与科技示范、互派人员培训学习、开展双向交流等多个方面。

本次活动带队老师、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在今年“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高校教师代表呼吁:“希望大家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浙海大精神,践行‘干到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精神,倾所学为防城港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