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数信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携手浙江海洋大学离退休第三支部教师党员开展“海大心·师生情”夕阳朝阳牵手共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明山参观学习活动。浙江海洋大学离退休党总支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灵萍,离退休第三党支部书记金雅棣老师、支部党员教师以及数理与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任杭璐、学院16名学生党员和先进青年参加此次活动。

余姚梁弄古镇,位于浙东四四明山明山麓,姚江之南,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它有着光荣的革命历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无数的中华儿女在这里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光辉、悲壮的英雄赞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明处处留忠骨。为了永远铭记浙东四明山的英雄们,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的纪念碑屹立山头。

师生一同拾级而上,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并默哀三分钟,默默感受英雄慷慨赴义的精神。

纪念碑下,离退休第三党支部书记金雅棣老师主持本次活动,离退休处工作处处长、离退休处党总支书记李灵萍发表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动员学习讲话。她强调:“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要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争做合格党员,在教育部对学校的本科评估中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在学习动员会后,学生代表和离退休党员教师代表纷纷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学习心得发言。离退休第三支部教师党员缪华山老师发言,表达对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仁人志士无限缅怀和敬佩之情,缪老师的发言娓娓道来,感人肺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有多少革命前辈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烈士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着真理势必永远放出灿烂胜利的光辉,他们伟大而崇高的革命品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鼓舞我们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和发扬革命先烈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励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要积极投入到“两学一做”教育实践中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反复学自觉学,要讲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进入思想,融入血脉,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

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党员代表、学生会主席B14物理班张琪同学说“一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阵地,作为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习基本理论,了解榜样做法,夯实基础,心中真正明白要如何做才能符合党的要求,做一个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大写的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对每一次学习认真对待,积极思考,日积月累,修身养性,以日常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学到的理论,向优秀党员看齐。

随后,师生一同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浙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河姆渡遗址。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内有925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录,共展出贝介夫、杨贤江等100余位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迹,这些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那是血与火的碰撞,折射出的无声力量,永远激励着后人。展厅两侧另设有多媒体影音播放系统,以不同的视角向世人展示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使师生们在参观中更直观得感受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浙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内共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7方面内容,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东革命斗争的历史和梁弄青年英勇杀敌的革命意志。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河姆渡遗址展现了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体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在参观中油然而生,同学们纷纷表示,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师生一同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在活动中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复兴、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贡献。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