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齐聚海院 共商新区未来——首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在浙海院举行
发布日期:2015-07-14 作者:宣传部 陈香娟 编辑:新闻中心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7月14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CZZC)承办的首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在位于舟山群岛新区的浙江海洋学院举行。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教授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湛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全球化》副总编王晓红教授分别致辞。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副书记郭智强、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政策研究部部长唐建荣等来自全国13个国家级新区的政府、高校、民间三类智库代表齐聚论坛,共同探索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来自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迟福林教授认为,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面临三大趋势:转型升级成果初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带动整个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发展格局。新的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倡议为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赋予新区新的角色定位。迟福林强调,新形势下新区尤其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型社会治理探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新区研讨与交流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平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晓红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低迷还将在一定时间持续,中国市场将从以外需为主向内需市场转变,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拐点时期。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全球规制发生了重点变化,中国的话语权、主导权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新区特别要做好如何与高标准的自贸区对接,如何适应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产业革命等新课题,主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对外开放、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等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的新区一定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浙江海洋学院黄建钢教授认为,当前国家级新区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中,作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13个国家级新区将形成一种“以点连带、以带促面”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新常态。

   

 

 

论坛得到了全国13个新区政府和高校智库的积极响应,上午来自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13个国家级新区政府智库代表围绕新时期开放政策与新区建设、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扩大开放使命、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等主题发言,下午来自上海社科院、重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12位高校智库代表、民间智库专家围绕舟舟山新区十三五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政策制度的“先行先试”创新、新区发展路径等作头脑风暴。  

    据悉,今后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为国家级新区战略常态化运行献智献策,并着力探索建立智库的常态联系机制。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