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 | 从“耕海牧渔”到“智慧海洋”:浙江海洋大学以海洋科技集成创新赋能现代化海洋牧场和 “蓝色粮仓”建设
发布日期:2023-06-02 作者:苏凯 编辑:杨潇航 来源:办公室
字体: [大] [中] [小]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舟山渔场是祖国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宝库,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所成建制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在主题教育过程中不断重温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两次视察学校的指示精神,坚持深耕东海、科技兴海,充分发挥涉海类学科的交叉优势,以海洋科技集成创新赋能现代化海洋牧场和“蓝色粮仓”建设,为海洋强省贡献更多海大智慧和海大力量。

2003年8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口号。为了开好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海洋大学深水网箱基地考察中指出,浙江省深水网箱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现在发展也比较快,而舟山又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发展深水网箱,由捕转养,这符合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需要,是一项重要的举措,符合方向,应予关注、重视和扶持,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

“浙江深海网箱,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现在发展也比较快。面对渔民转产转业,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课题。由捕转养,发展深海网箱,应该说是重要举措。大家都来关注,都来重视,都来扶持,推动发展,肯定是一个方向。”这是2003年1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海洋大学(原浙江海洋学院)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浙江省建好浙江海洋学院是很有必要的。浙江海洋学院积极与生产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科技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解决好体制问题,要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在投入经费上给予支持。浙江海洋学院要进一步加强种苗培育,研究出当家品种,形成从苗种、网箱投资一直到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生产。同时,深水网箱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政策性扶持是很重要的,要加大政策、经费的扶持力度,创新体制,走出一条适应今后深水网箱业发展的路子。

二十年来,海大师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浙江海洋大学以海洋科学、水产学两大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部国家设施养殖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高能级平台作用,坚持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技术,并借助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数字化改革浪潮,深入推进学科、科研、人才、平台一体化,联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围绕海洋强省建设,强化问题导向、学科交叉、主动设计,聚焦海洋科技重大创新,为浙江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的“海洋前列”生动实践和标志成果,助力浙江海洋渔业发展从“耕海牧渔”的传统产业进行迭代升级,通过“智慧海洋”等海洋科技创新来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是在海洋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最早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发布大黄鱼基因组;最近发表的“鲽形目比目鱼的生物进化起源及其体轴形成机制”是浙江省海洋生命科学领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的第一篇论文;利用乌贼墨汁作为海洋生物基黑体材料的新材料创新研究连续在Nano Energy等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发表;二是在产业创新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绩:最早开展深水网箱装备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最早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最近又成功开发了养殖鱼群探测无人船可用于近海海域环境鱼类栖息地行为特征探测及洄游鱼类群体特性监测;我校的“东海大黄鱼接受野化训练”获选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事件前十名,建立了大黄鱼不同地理种群的鉴定技术、野化训练提高增殖放流存活率技术,为浙江省大黄鱼的优质高效养殖与资源重建提供了新方法。浙江海洋大学还主持承担了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放海域养殖高海况潜降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国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海洋贻贝环境适应的免疫独特性的发现与发掘”;三是积极打造一流的蓝色种业中心。牵头组建成立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旨在依托舟山渔场丰富的种质资源,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海洋生物种质保护、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种业工程前沿“卡脖子”技术。大力开展围栏式养殖技术攻关,通过野化养殖,建设智能化高端围栏养殖工程:人工营造接近自然的开放式养殖场,集成智能感知、智能投喂、智能起捕、智能清洗等装备技术,实现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过程可视化,养殖产品可溯源,生产接近野生品质的野化大黄鱼高端产品;通过修养并举,构建海上种子渔场资源修复再造工程:针对传统增殖放流面临的苗种品质退化、放流对象成活率低等瓶颈问题,创新提出“修养结合、原位增殖”新理念,原位打造“种子渔场”,形成“苗种源”,为天然海域自然造种,为浙江海域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重建,探索新的路径;坚持陆海联动,打造全国首个海岛型“智慧渔场”综合体。浙江海洋大学聚焦舟山渔场修复和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需求,通过有效集成野化高端养殖、野生资源修复、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打造全国首个海岛型“修养一体智慧渔场”,创新和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形成有浙江特色、为浙江服务的示范与引领。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