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海洋报]记“全国自强模范”浙江海洋学院研究员楼宝
发布日期:2014-06-26 作者: 编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体: [大] [中] [小]

 

网址链接: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40626/40930.shtml

 

在今年5月16日的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研究员楼宝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次全国共有165名残疾人被授予该荣誉称号,楼宝是浙江省5位“全国自强模范”中唯一的高校教师代表。
  现年45岁的楼宝,10年前因重大车祸被截肢。带着一截假肢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一如既往地下海岛、上渔船、进育苗室,常年奔波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专利30余项。他的人生,依然精彩。

劫后余生 科研硕果累累

  2004年12月19日,楼宝在出差途中遭遇重大车祸,致右下肢截肢。出事前,他是个常年泡在海岛养殖基地的大忙人。出事后,他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之前定下的3大愿望:出国学习、考驾照、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如今,看楼宝走路的样子,几乎与常人无异。
  “做科研乐在其中。当你看着自己养的鱼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对海岛的热爱,对科研的痴迷,让他浴火重生。楼宝成为舟山市第五届、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是“海水健康养殖”省级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
  楼宝和他的团队首次系统地解决了浙江沿海牙鲆池塘养殖中亲鱼培育、产卵孵化、苗种培育和“度夏”养殖等关键技术;主持完成的“海水养殖鱼类补偿生长机制及其应用研究”,有效提高了养殖鱼类的饲料转化效率,降低了成本;主持完成的“浙江近海野生经济鱼类的驯养及人工繁育技术开发”项目,开发出褐牙鲆、黄姑鱼、条石鲷、鮸鱼等7种适养鱼类,在2006年~2011年间为全省养殖业者提供优质苗种500余万尾,累计养殖产量达1432吨,累计总产值7659万元。

助人为乐 致力修桥铺路

  在浙江省的科技教育界,楼宝口碑很好,务实低调又科研成果丰硕。他在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服务地方,助推残疾人创业。
  现在,他和一家由残疾人创办的水产养殖公司——普陀金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结对并进行科技帮扶。楼宝及其研究团队无偿为该公司提供黄姑鱼新品种,楼宝时常在周末到该公司的养殖基地现场排疑解难。
  现在这家公司已从“夫妻”店扩大到拥有十余名员工、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的企业,成为当地残疾人创业的样板。除此之外,楼宝还结对帮扶了舟山普陀、温州、台州等地的多名养殖户,普陀偏远小岛上的水产养殖户几乎都接受过他的技术指导。
  楼宝还根据舟山六横海岛镇的实际,在制订和落实加快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渔农业、促进渔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规划方面出谋划策。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楼宝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亲自带领团队坚持在一线进行科技服务下乡活动,现场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感恩生活 期望大有作为

  楼宝回忆起在颁奖典礼上与李克强总理握手时的情景,他自报了家门:“我是舟山的。”总理亲切地说:“哦,浙江舟山啊。”当时,他颇感自豪。这更坚定了他扎根海岛搞科研争取更大作为的信心。
  2004年那场车祸几乎摧毁了楼宝的一切。回首在海岛上的这10年,感恩成为他心底的一抹亮色。在那段他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妻子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她处理着各种大小事情,每天悉心照顾他,用各种方法安慰和激励楼宝不要放弃。时任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的徐汉祥还动员所里的同事轮流照顾楼宝,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也是楼宝至今装在心底的一份温暖。
  这10年来,楼宝曾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奖、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及其他一批市级奖项。谈及获奖感受,他说:“学术上被认可,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现在,他有3个愿望:一是在科研上获得更高成就;二是用科研成果为渔农民办更多实事;三是建设好科研团队,培养更多年轻人成才。
  “在海岛从事科研工作大有可为,我感到欣慰而满足。”楼宝如是说。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