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教育报]记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院长吴伟志
发布日期:2014-07-07 作者: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粗糙集”,这门隶属于数学和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新兴学科,国际学术界只有短短30余年的研究历史,因为前沿,国内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众多,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院长吴伟志教授是其中一匹黑马。 

                                

深耕细作 

    基础数学研究,抽象而枯燥。天才数学家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完成前人的一个猜想。2002年,吴伟志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只有30多岁,却给自己的论文投放制定了最低标准:国内只投一级核心期刊。 

    吴伟志的论文,往往长达二三十页,写作过程中,“走火入魔”是常态。其夫人,总是用寥寥一两字来回应他人对自己丈夫的钦佩之词:“苦”或“太苦”。有一次,实在太累,吴伟志顶不住眼皮打架睡着了。这一觉从傍晚6点一直睡到了次日的9点,这是多年来他拥有的时间最长、最甜美的睡眠。对做学问,他有自己的坚守:基础研究,比拼的是理论功底的厚度,容不得松懈。 

    秦始皇陵,何以确定其地宫距离地面35米,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呈矩形状?何以确定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地表是否有水域、树林、滩涂等?科学家们用的是遥感和物探的技术,将光谱照射地表物,光波反射后会产生不同的灰度区间,根据灰度区间进行甄别,可确定地表的不同特征。而灰度区间甄别的方法之一可以用数学中的粗糙集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探矿、找水源、目标跟踪、医疗治疗诊断系统上。 

    吴伟志对这些研究项目深深地着迷,他保持每星期研读学科领域文献最新进展的习惯,使自己对国际、国内学者名列前茅的粗糙集学术研究成果了如指掌。不求数量求质量,深耕细作出精品。这些督促他无时无刻在与时间赛跑。 

严师效应 

    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讲究团队合作。作为学术带头人,多年前,吴伟志把几个对粗糙集一无所知的中青年教师,拉进了研究殿堂,他们从此迷上了这门学科。“没有私心、倾囊相授”,团队成员顾沈明教授如此评价他。这位带头人荣辱不惊,一旦涉及学术问题,丝毫小错误也不允许通融。 

    作为导师,吴伟志对所带博士的苛严,在团队成员中颇为出名。曾有一位博士毕业后能出“4篇SCI论文里有两篇进入‘SCI一区’”的好成果,在读博士写论文期间却被他批评得够“惨”,论文被要求改了一遍又一遍,让这位博士从一开始的想不通,到后来真正明白学术研究需要的严谨作风。现在颇有成就的她,一直非常感谢吴伟志。 

    现今,这个团队由4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博士生们组成,以粗糙集、概念格和粒计算为研究方向。截至2014年3月20日,团队成员共发表SCI论文57篇,被引1657次,共主持申请到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鉴于吴伟志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不少重点院校向其伸出橄榄枝,生于斯、长于斯,家乡情怀、团队情谊终是难舍。“仅仅为了荣誉与获奖,绝不会真正爱上科研。科研的乐趣,在于心无旁骛、不断超越,在于‘知音’无数。”吴伟志说。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