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是中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自西汉初期形成一直贯穿于2000多年的中外贸易历史之中。随着商务部组建主要负责制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政策规划的欧亚司,浙江省也加紧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前期准备和调研,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平台和历史机遇,舟山群岛新区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站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潮头,发挥第一个国家级海洋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舟山群岛新区的海上航道优势。作为浙东和长江流域的出海门户,舟山扼中国东南沿海航路要冲,海上航运优势十分突出。从环太平洋地区来看,舟山是中国通向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国的重要通道,历史上长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目前舟山海域有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途经中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中有6条都经过舟山。舟山是中国与大洋距离最近的一个群岛,向东可直达太平洋,且与亚洲的主要航运中心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地,构成了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
有专家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地区将在21世纪影响甚至主导全球发展方向,该区域中包含的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五边形,而舟山恰好处于这个五边形的核心。同时,为长三角快速发展而建设的环杭州湾大通道,使得舟山地缘优势更加凸显,不仅是中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和货物的始发与运抵港口。因此,舟山的海上航道优势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得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
充分发挥舟山群岛新区的深水港口优势。历史上的舟山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曾一度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重要海外贸易商埠。前美国安然公司曾通过卫星图进行分析,认为舟山群岛中的衙山岛域是世界级枢纽港的最佳选址。
从深水资源分析,舟山港优势十分突出,可建码头泊位岸线达1538公里,水深大于10米的岸线长246.7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长107.9公里,且这些地方水深流顺、岸滩稳定、泥沙回淤量小。
从港口条件分析,舟山港池宽阔,遮蔽条件好,水深在22米~123米之间的深水港域锚泊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港域有岛屿作天然屏障,避风避浪条件好,港域内潮差和台风增水相对较小,有利于船舶的靠泊作业和灾害防范;港域内进出口多,利于不同船型多方位自由通航,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理想港域。
从现实需求分析,现代港口已经成为物流经营中心,作为物流枢纽主动地对资源进行配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港口发展决定着全球资源向本国、本地区的集中程度,决定着区域内其他优势的发挥程度,决定着本国或本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程度。
同时,承担着全球运输量90%的世界海运业为了适应全球生产,出现了运载手段集装箱化、船舶大型化、航线集中化的趋势。这使得舟山港口再一次浮现在世界经济视野之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航运界的学者、领导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舟山海域,重新发现了舟山的衙山、金塘、洋山、岙山、马迹山、定普内港等深水良港,这也决定了舟山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异乎寻常的地位。
充分发挥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经济基础优势。海洋经济概念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总和。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为支柱的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经济结构由单一变为综合,由传统变向现代化。
据统计,2012年舟山全市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200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海洋经济增加值58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全市GDP增幅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68.7%。2013年,舟山全市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出21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1%;海洋经济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0.0%,高出GDP增速1.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的发展,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第一个国家级海洋新区的历史使命优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建国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确定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五大发展目标”,就是全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这就决定了舟山必须充分发挥第一个海洋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作用,破解新区建设项目引进不强、开放力度不够、要素支撑不足、比较优势不强、合力氛围不浓等诸多难题,尤其是要打破依靠内力推动的“小马拉大车”的僵局,强化新区建设的外在拉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新平台,尽快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发展的“外力”拉动格局,为新区发展倍添“活力”,促进新区快速发展。
舟山古代曾参与创造并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舟山应充分利用自身地缘经济基础和国家海洋战略使命的优势,加快港口一体化合作网络建设,构筑临港产业带,建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金融合作区,最大限度地参与、融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对外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