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一方是否有一个人才“蓄水池”,是其能否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关键。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如何实施和实现《规划》成为焦点。其中既有理念和标准问题,又有思路和路径问题。其实,焦点的核心在于资金和人才。而两者之间的核心又在于人才。但引进人才又需要思路。于是,怎么引进人才,引进多少人才,引进哪个层次的人才,以及人才的内涵和外延怎样界定等等,就成为了焦点问题而摆在新区人的面前。
人才决定发展,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人才的理解却各有倾向。其实,能力大的不如思路大的,思路大的不如肚子大的。能力再大也多打不了几个铆,思路再大也有局限,唯有肚子大才能做到无限。
所谓肚子大,就是胸襟和胸怀大。唯有胸襟和胸怀大的人,才能吸引和装下更多的和越来越多的人,才能有无穷无尽的思路和越来越大的能量。但要想心胸大,则必须德高。只有德高,才能望重。所以,不仅大学需要大师,其实“大干”更需要大师。
现实是,领导大师不常有,但学术大师却常有。领导大师的标志有二:一是所干的事业是否很大,大到可以影响到整个区域、国家和人类。二是有否学术大师作为可以依靠的智力,特别是有否学术学术团队作为支撑力支撑行政行为、理念和思路。学术大师是需要领导大师来挖掘、引导、使用和依靠的。但领导只有在经过学术大师的熏陶后,才能最终成为领导大师的。这也是现代政府是一种咨询和决策政府而不是决定政府的缘由。
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急需人才的时候。它首先需要的是能依靠学术大师进行顶层设计的领导大师。现,实是,刘备式领导已经有了,但诸葛亮的人才却还缺位,特别是对“诸葛亮式人才”的需求意识更加缺位。于是,是否找到诸葛亮成为了新区当下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其中能吸引诸葛亮的与其说足一个待遇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平台问题。所以,能够感动诸葛亮的不仅是表面的次数问题,而是深层的尊重和态度问题。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士者重利,则主要也是因为没有遇见知者。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知者与士者、领导和学者之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很多人在谈论人才时总觉得人才问题简单,以为只要用钱和待遇就可以解决的。其实,对人才来说,一个地方是否有一个人才“蓄水池”是其能否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关键。
而高校是“人才库”和“人才高地”的最佳选择。高校所具有的大学高度、群众广度、学术深度和智慧力度,为人才的蓄养和储存提供了可能和现实。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就与其中的高校层次、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甚至是,要想发展国家和地方,必先发展高校。
高校不仅是科技水库,而且还是知识水库;不仅是人才水库,而且还是思想水库。发展和拓展高校的“水库”功能不是高校自己的事,而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这也是中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其实,吸引诸葛亮式人才也是新区集聚人气的一个路径。人才的层次越高,则可集聚的人气就会越大。而人气不仅是市场是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事业是否成型和达到的关键环节。
作者:黄建钢
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
联系作者请发:
Email:jason.hg@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