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夏令营在舟山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傅纪良 胡姗琴 童淑娟)8月4日,正是台风“梅花”的余威肆虐舟山之时。朱家尖海滩,大风掀起的浪高达5米。两名游客不慎落水,在巨浪滔天中命悬一线。这时海面出现了一支皮艇冲浪的队伍,听到呼救声快速有序地筑起了一道人墙,成功地将两名惊魂未定的落水游客营救至岸边。这些救援者是当时正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的营员。
“2011年全国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由全国学生野外生存研究会主办、浙江海洋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全国12所高校的20名教师、9名研究生、51名本科生共80人参加了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于8月4日至10日在舟山群岛新区举行,旨在采取体验式综合素质拓展教育模式达到“亲近自然、提高技能、熔炼团队、完善人格、服务社会”的目的。活动第一天,营员们便参与了现实版的海上救人。
活动中,营员们进行了抢运物资、抗洪救灾、海上营救等防台抗台措施演练,了解台风和海防相关知识;体验了泥马竞速、泥滩拔河等滑泥项目的乐趣,感受“我为泥狂”的激情;挑战海上冲浪、海上泅渡、皮艇冲滩、溯海漂流、海上登礁等海上极限,展现了“浪里弄潮”的霸气;经历沙滩扎营、搭锅造饭、撒网捕鱼、海岛穿越、篝火晚会、亲民联欢,掌握了海岛野外生活技能,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风貌。营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真正体验到了海岛野外生存的魅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海岛野外生存技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永利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海岛野外生存实践特色鲜明、成效显著,通过体验海岛生活和民俗文化、探索生存之道,培养和提升了大学生信任、创新、协作、应变、学习、思维、激励、领导八大才能,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