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舟山日报]关于浙海院长峙校区的几点构想
发布日期:2010-08-30 作者:梅涵睿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目前,浙江海洋学院迁建工程正在有序有力推进。本文认为,一所理想大学校园的构建,除了选址环境,也要在建筑功能、景观设计、历史承传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和衡量。

   一  建筑形态和功能是理想大学校园构建的基本要求

    大学校园在布建之初,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总体规划,确定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第一,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大学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切忌盲目复制和简单移植。根据舟山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和浙江绿城对长峙岛的整体布局,浙江海洋学院长峙校区既要融入其中,与之呼应,确定以欧洲风为主,校园设计力求“典雅、严谨”,根据实际,遵循“经济、实用、美观、舒适、安全、节能”总体原则,同时更要充分挖掘和体现现代大学内涵和特征,充分反映大学特有的学府气质、自由风尚、精神追求与人文关怀,融合区域 (东海)、学校(海洋)文化特质,中西结合,构建“人与山海”的和谐环境。在此前提之下,在布构建筑形态时除体现大学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应凸显浙海院自身和地域的特点,如海洋文化科技元素、学科门类特征、海岛特性、东海文化、滨海大学特质等,如此方可在诸多大学中彰显其个性和内涵,才能让人进入校园便可识别该大学的类型和地域特征。

    其次,要做好校园景观规划和布局。景观设计是大学校园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园景观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到校园整体空间美感,因此,浙海院长峙校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普遍原则,同时,极力营造校园景观的教化育人功效,在布建浙海院校园景观时,坚持苦读生活和休闲生活相结合、日常生活和诗意生活相融合、大学生活和社区生活相呼应,力求凸显大学精神、地域特征、基地特点、滨海气象,让学子入校便有学习求知之欲望和渴求,能沉醉其中却无倦意,闲庭信步中悟万物之真谛。

    另外,在景观设计中努力打造地域性明显且具有学校特色的标志性景观,以此成为招徕学子和引发永恒的美好记忆的实物。结合长峙岛选址的实际,根据校区规划,在长峙校区的正前方将填筑清水湖,这是校园景观设计值得构想之处。清水湖形如半月状,正好似古代书院前的泮池,清代,学子考取秀才称为“入泮”,因此,此湖非一般之湖,唯浙海院之独有,亦是学校灵气之所在,湖与学校西边之马鞍山形成对应,在意象上实现山海呼应效果,寓意深刻,让人感到灵秀精深,宽阔无垠,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博大之美。因此,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精心谋划,此湖可以作为学校接待来宾观光赏景之佳处,也可作为打造海岸线大学的重要标识。

   二  历史文化传承是理想大学校园构建的依托基点

    大学校园是一种文化的空间,是历经岁月培育和积淀的空间,是守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坐标点,尤其是扎根于地域的、具有历史传统的校园历史文化氛围与内涵,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因此,如何展现大学校园与历史文化的承传互动关系,是新建一所大学校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历史文化传承是大学校园构建的依托和基点,而建筑和景观是大学历史文化的载体,如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东北大学旧址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这些都成为学子心中永恒的记忆符号。浙海院走过52年发展历程,风风雨雨,屡经波折,在一代又一代海院人的共同努力下,积淀形成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如校名的字体、校训精神及校训石、王成海纪念雕塑、亭台等,如何让校友追寻往昔的记忆,如何让未来的学子承传这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构建新校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大学不是工厂,而是知识薪火相传的场所,是学术的殿堂;另外,大学也不是陈列馆,因此,反映校园历史文化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文化建筑物或符号,即使再现也不能太具象,可以抽象化处理,比如在恰当的场所通过浮雕的方式重现学校走过的发展历程,具体化的记忆和历史文化则可以在校史馆得到展现。

    当然,构建一所大学校园,还涉及楼群布置、建筑物应考虑区域的气候特点(抗风、抗潮、抗台、防腐蚀)、人性化设计理念、色调搭配、未来发展空间的预留等,在此不一一赘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设计单位的精心构想和谋划下,在浙海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一所经典而又富有特色的大学校园异日将巍然矗立长峙岛,我们拭目以待!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