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绿色中国》 | 红树林改造海湾生态效果显现
发布日期:2023-11-30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绿色中国》
字体: [大] [中] [小]

打开中国地图,在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的交界处,一个凹字形的海湾出现眼前——沿浦湾。

沿浦湾是我国典型的小海湾。湾内水浅底平,潮间带面积大,海湾内的水体相对平静,泥沙堆积较多。30年多前,当地渔民在滩涂上养殖蛏子、泥蚶、紫菜,生态系统退化迅速。

2015年,在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开始引种红树品种秋茄。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红树林茁壮成长,海湾生态改善明显。

沿浦湾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修复的50个典型小海湾之一。经过营造红树林和多年治理,如今的沿浦湾已是浙江生态海岸带温州(苍南)168先行段上的一颗明珠,成为自然资源部评选出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千亩红树林扎根海湾

沿浦湾的红树林种植,源自于一场无意间的对话。

2014年,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水柏年带着学生来到沿浦湾做生态调查。镇里的负责人听说来了专家,就邀请他见个面。镇负责人说,近年来沿浦湾渔民的支柱产业——蛏子、紫菜等养殖效益下滑明显,蛏子死亡率很高,紫菜养一、两水就开始大量烂菜。水柏年听了以后,联想到在本底调查中看到的情景,便提出试种红树林。

“我看到沿浦河滩上有一块小面积的红树林,预估当地的气候能满足红树林的生长。”

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水柏年心中还是有些“打鼓”的。“国内红树林的自然分布最北端在福建福鼎,浙江多地早年有过人工引种,但是成林的面积很有限。”福鼎与苍南海岸线的交汇点就在沿浦湾,再加上沿浦河滩的那小片红树林,给他壮了胆。

2015年4月,沿浦镇尝试在沿海滩涂试种秋茄。开始试种了10亩,一棵棵十几公分的小胚苗种下去后,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淹在水底,远远望去,特别不起眼。村民多有非议,有的认为它们活不下去,有的嫌它们妨碍赶海。然而,小小的树苗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一年下来长势不错。这下镇里的人们有了信心,陆续又栽种了750亩秋茄。

就在水柏年和沿浦镇干部群众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个“玩笑”。2016年1月的极端低温,让远在千里之外他坐立不安。“当时真想赶过去给树苗盖个大被子啊!”寒潮过后,小树苗冻死了不少。

开春后,水柏年带领学生再下滩涂,对比冻死的树苗与活着的树苗的不同。他们发现,冻死的树苗普遍是植株偏小、扎根未深的小苗,属于生态竞争能力较弱的植株,而没有冻死的植株普遍已经扎根较深。

“淤泥为秋茄苗起到了保暖效果。”他长舒了一口气。“3年过渡期后,能挺过来的树苗就不会被冻死了。”为了突破每年冬季严寒给红树林种植带来的困扰,他们开展了盆栽保苗、过冬移栽等探索,逐渐找到了对抗严寒天气的方法。此后连续多年补种,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8年4月,该镇又在沿浦湾内栽种了500亩红树苗秋茄。然而,大自然再次开起了“玩笑”。7月,超强台风玛莉亚在福建连江登陆,给沿浦镇带来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潮水。沿浦湾掀起狂涛怒浪,红树林被海浪一次次翻折,不少树苗被连根拔起。“大的树苗都有一米多高了。”站在岸上捡拾着红树苗,水柏年心中很痛。

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一次次考验着种树人。顽强的种树人不畏低温、台风一轮又一轮的考验。至今,沿浦湾已经栽种秋茄1558.25亩,最早栽种的已长到约3米高。

红树林修复海湾生态作用大

沿浦湾属于典型的淤积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沿浦镇与湾同名,被群山和大海环抱,山川险阻、交通不便。13个自然村中有9个分布在沿浦湾沿岸。大部分村民世世代代都靠赶海为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镇里在滩涂上推广蛏子、泥蚶养殖,引进紫菜养殖,最多时村里70%的劳动人口以此为生。养殖业红红火火发展了二三十年后,村民们渐渐发现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沿浦镇农办主任陈诗凯是土生土长的沿浦湾人,亲眼见证了海湾的兴衰。

为什么越来越不赚钱?专家一眼就看到了问题。2014年,水柏年带着团队来到苍南县沿浦湾做本底调查,现场的情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滩涂上底栖生物很少。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找到的样本还没装满一个采样箱。”团队经过科学调查发现,长期以来,沿浦湾滩涂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资源被水产养殖业过度开发利用,海洋污染严重,滩涂生态呈碎片化、荒漠化,岸线遭受严重侵蚀,导致滩涂贝类、紫菜等水产品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渔业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他们在给镇里的报告中写到:“离岸200米内的滩涂几乎已无法进行养殖。滩涂生态环境处于严重退化状态,养殖业面临严峻的困境”。

下在村位于沿浦湾的湾顶,村民徐大哥看到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又来做生态调查,默默地跟着观看。直到科研人员完成采样打算离开时,他问:“你们种树是为了啥啊?”科研人员告诉他,是为了挽救沿浦湾的生态。他似乎有点懂了。

“我的毕业论文是做红树林的重金属富集研究。”刘永钿是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生,跟着水柏年教授团队泡在沿浦湾的滩涂上已有3年。“每年我们都会来采样好几次,跟踪红树林里的重金属含量变化。”

打开刘永钿近百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在一系列数据经过复杂的公式演算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红树林区域沉积物——底泥——重金属含量对儿童、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低于美国环保署的指导值。也就是说,总体上,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几乎不会对当地居民造成致癌风险。

这些重金属都去哪里了呢?他对红树林的树根、树茎、叶片、胚轴等部分采样分析后,发现重金属含量最高的部分是红树的根部,其含量高达沉积物的数倍。“通过3年的研究,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红树林对生态修复的巨大作用。”

刘永钿的毕业论文完成了,徐大哥的困扰解开了。引起紫菜烂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金属镉在养殖海域里含量过高,而沿浦湾的紫菜之所以养得比别处好,和红树林对镉的吸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再造2000亩红树林

红树林里生态系统复杂,生物量恢复明显,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生在这片红树林里已经产出了数十篇硕士论文,其中对底栖生物的研究最让人感到欣慰。

“我的研究发现,红树种起来后,底栖生物中的污染标志种少了,跳跳鱼、海蜈蚣等经济生物有所增长。”硕士研究生周泽宇3年的精力全部放在了滩涂上的底栖生物上了,抓鱼摸虾已是一把好手。他给出的科学数据显示,红树林区域的食物网更加丰富,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程度提升。另据长期跟踪观测,沿浦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从2015年的37.14g/m2增长到2022年的256.88g/m2,海洋生物达到358种。

更加直观的成效,则呈现在赶海渔民的鱼篓里。在红树林里,抓跳跳鱼的渔民一手拿着小网具一罩,另一手很快摸起几条跳跳鱼塞进鱼篓。“抓了两个多小时,有六七斤吧”。渔民鱼篓里的跳跳鱼个头均匀,在当地每斤能卖到60元以上。家门口的这片红树林,已经成了他的“金饭碗”。

“这几年海蜈蚣产量很高。技术好一点的渔民赶一潮水能抓6-10斤,能卖500多元。”

李美专是浙江苍南人,早年在外闯荡积攒了不少财富,知天命之年他回到老家。县里负责人到处推荐项目给他。他站在路边的观景平台上,看着广阔的沿浦湾陷入了沉思。“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滩涂。”

李美专租下了这片数千亩的滩涂,成立了浙江珑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得知水柏年教授在沿浦湾种了近十年红树林,就向他请教这片滩涂该怎样经营。水柏年自然想到了围绕红树林做文章。“我们匡算了一下用红树林治理滩涂生态需要的经费,公司一口气就答应了”。在团队的建议下,珑岱公司计划在滩涂上种植2000亩红树林,注册了“红树林青蟹”商标。

5月下旬,水柏年团队近20名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照例来到沿浦湾做生态监测。这次他们要在沿浦湾南岸做本底调查,为红树林造林提供科学数据。

胡成业是团队里的核心教师,硕士期间跟水柏年教授种下了沿浦湾的第一批红树林,博士毕业后回到浙江海洋大学,继续加入水柏年教授团队。他1年中有100多天驻扎在沿浦湾。在他的指挥下,师生兵分两路,一支队伍上滩涂、一支队伍坐船分头采样。“我们要完成5个断面的调查数据,这次调查估计要十天左右。”不管是教师还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家都穿上下水裤,踏进了泥滩里。

第一次参加调研的研一学生很惊讶,自己从来没下过地,没想到读到了研究生,却要在淤泥里翻腾。“大部分新生都能调整好心态,跟上学长学姐去采样。”大家在滩涂上化作一个个小黑点,直到两个多小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我们获批了苍南青蟹科技小院,在这里要建亚热带海洋滩涂研究院,以后这里就有家了。”

红树林固碳储碳有优势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红树林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红树林的生态优势早被人所熟知,而它的固碳重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树林固碳,属于海洋碳汇。海洋碳汇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蓝碳”。“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重要的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碳封存能力极高,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表明,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0.1%的红树林,其固碳量却占全球总固碳量的5%。“红树林之父”林鹏院士提出,中国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点,证明了红树林在固碳储碳方面的优势。

2023年3月6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浙江省海洋碳汇能力提升指导意见》,浙江省将实施海洋碳汇科学研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碳汇融合发展、海洋碳汇价值多元转化、海洋碳汇试点等五大任务,推动海洋碳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显著提升。《意见》指出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近期以河口和海湾等近岸区域为重点,聚焦盐沼、红树林、淤泥质光滩等典型海洋碳汇生态系统和贝藻类渔业碳汇等能力提升,新增红树林200公顷以上。《意见》中明确,要推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提升海洋碳汇生态系统质量,增加海洋碳汇生态系统的面积,在鳌江口、瓯江口、乐清湾和苍南沿浦湾等区域新增与修复红树林,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

目前苍南县已成立全国首个亚热带海洋滩涂研究院,开展滩涂大型生物生态开发与应用。研究人员积极构建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能力评估模型,形成了《沿浦湾红树林监测报告》《沿浦湾红树林碳汇监测与核算》《沿浦湾红树林碳汇核证报告》等成果,着手谋划红树林“碳汇”交易,更好地发挥红树林固碳储碳经济价值,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经测算,沿浦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9000吨。“红树林不仅能发展林下经济,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更要发挥它的碳汇价值,实现全镇的‘零碳’经济。”沿浦镇副镇长曹希干说,镇里将持续推进红树林的育林工作,用红树林的固碳能力冲抵生产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力争早日实现碳中和。

(相关链接:http://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7981.html)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