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 | 东海先锋丨李普友:续写大陈黄鱼新传奇
发布日期:2024-01-08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大] [中] [小]

眼前一片海,不仅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更孕育着“三农”的美好未来。

为了那口黄鱼鲜

52岁的李普友,是路桥金清下梁人,现为华融海洋渔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聊起东海大黄鱼和科技养殖,平日话不多的他,瞬间变得滔滔不绝。

“我记得小时候坐一只摇晃的小舢板船跟大人们出海。那时大黄鱼正洄游到入海口,想必‘黄鱼汛’对于不少老台州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以竹筒探底,听音辨位,布下船阵。等时机一到,我们便追着鱼群,轰隆隆地敲起船梆,伴随水花,一条条黄鱼就不断浮出来。”李普友说,每次捕鱼回来,他就用箩筐挑着捕来的鱼,去集市上卖,卖不了的,就让家人尝鲜;还有剩下的,大的劈鲞、小的盐缸。经他精细加工的鱼鲞,色白、形圆、味鲜,回味悠长。

大黄鱼千年不变地越冬、洄游、产卵,东海渔民的捕捞手段,却是年年更新。早年除了“敲梆鱼”作业,还有其他花样百出的捕法和渔具。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黄鱼汛”在东海海域渐行渐远。

“品质好,放心又方便,海边人家不就图这一口鲜嘛。”2009年,李普友开始了大黄鱼深海网箱养殖。2016年3月,他创办华融海洋渔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让大黄鱼重回百姓餐桌,他赴大陈岛创业,开始探索大黄鱼深海养殖技术,将一根根钢管桩打入基岩,挂起铜网,筑起一道道海上“围墙”。

大黄鱼在大陈安家

下大陈的一个海湾,三面环山,南面与外海相连,避风性能良好。尤其是刮北风季节,风浪较小。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长年驻扎在深水大黄鱼养殖基地的李普友。

李普友告诉记者,他择址此处的初衷,一是这里的水温适宜,是浙江省内罕见的冬季水温能满足大黄鱼自然越冬要求的海区;二是湾内海流平稳,不仅能减少大黄鱼越冬的体能消耗,还能大大提高它们越冬的成活率;三是海湾的湾口朝南,台湾暖流带来的上升流,使这里天然饵料充沛;四是海域位于外侧海区,远离陆地污染源,水质优良。

2011年,李普友成功开发出有着“体梭形,色金黄,肉蒜瓣,膘肥厚,味鲜美”五大特质的大黄鱼;2014年,他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专家金翔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厂化养殖和育苗专家雷霁霖等一批科学家,在岛上兴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015年,他养殖的大黄鱼获有机产品认证;2016年,在浙江省农博会上,他养殖的大黄鱼被评为金奖产品。2018年,他开始探索“互联网+”转型,顾客可通过淘宝店铺或生鲜电商“盒马鲜生”“绿城生活”等手机APP,自行下单购买。

开创黄鱼科技小院合作新模式

从野生几近绝迹,到生态有机、规模养殖,年产量达400多吨,“华融”大黄鱼逐渐游上百姓的餐桌,“游”上互联网。

近年来,在台州市及椒江区两级科协、椒江区农水局、大陈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普友与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致力于创立椒江大陈黄鱼科技小院,进一步研究大黄鱼的养殖技术。这既是当地政府和高校,以及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也是突破大陈岛大黄鱼养殖瓶颈的好办法。

获建的椒江大陈黄鱼科技小院项目,坐落于椒江区大陈镇下大陈岛上。它有山下湾500亩的养殖基地,有大黄鱼深海养殖网箱40多个,还有设施完备的陆上实验室和专家工作站,可为师生开展大黄鱼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

2023年11月,受李普友邀请,浙江海洋大学钱卫国教授团队一行9人,赴椒江大陈黄鱼科技小院开展调查和研学活动。

他们围绕大陈黄鱼科技小院建设、黄鱼养殖技术难点、病害防治,以及智能化平台搭建等问题展开。李普友认为,科技小院合作新模式,将为养殖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钱卫国认为此次合作不仅是项目上的推进,更是学术与产业的对接融合。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786532386547586828&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7c31bcf27c0a8843d000h&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1786532386547586828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