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东海鱼类资源调查(二)
发布日期:2019-07-06 作者:校友 余匡军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1974年:东海外海大黄鱼丰收

1973年冬,东海鱼类资源调查船相继在外海渔场捕获大黄鱼后,舟山地区就有200多对机帆船赶赴外海渔场,亦捕到了大黄鱼。消息一经传播,1974年早春东海外海渔场已有近千对机帆船在捕捞大黄鱼。如舟山普陀虾峙老大陈良银在166/8区捕捞大黄鱼5000担,遭遇韩国渔船的哄抢。

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宁渔606船组,3月18日在173/9区快车(鱼探仪69-2型200KC)探测,从海底到20米水深鱼群厚度有20多米,放网时测到鱼群有20-25米厚度,放网毕鱼群厚度约20米,网获40000箱3~5令大黄鱼,装了5艘渔轮,表层水温为9°C。


9FA4F536


据渔民反映,人站在网袋上也不会掉到海里去。据统计,1974年上半年东海外海渔场大黄鱼产量逾10万吨,1974年全年浙江的大黄鱼产量高达16.9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DEFB


据了解,1974年上半年在舟山及舟外渔场亦捕到了鳓鱼,栖息水层较大黄鱼深些,大网头也有3000~4000箱。如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宁渔413船组,4月22日在180/1区瞄准捕捞鳓鱼4000箱,后因网暴,仅拿上鳓鱼700箱。

1975年:钓鱼岛海域和济州岛海域资源调查

919C


1975年3月20日中午12点,沪渔381、382和苏渔406船组共7艘调查船,从浙江石浦渔港出发向冲绳海域航行。21日8点,再转向朝钓鱼岛海域航行。10点抵达黄尾屿岛,作水文、饵料生物和鱼类资源调查。

远眺钓鱼岛,有点象舟山的嵊山岛,山锋高度有120多米,有两个主峰。

9A62

1975年3月21日钓鱼岛本岛全景


12点到达钓鱼岛,只见钓鱼岛南岸岩壁陡峭,离岸3浬水深即达90米。西岸植被丰沛,有一块地刚开垦过(约400平方米)。

北岸森林茂密,树木有碗口粗;东岸坡缓,与南小岛、北小岛相邻。南小岛有一岩石兀立,其他地方地势平坦,有一气象观测百叶箱(后来照片上未见);有一艘小钓船靠岸,驾驶室门洞开。北小岛是块岩石,冲北屿和冲南屿也是两块礁石。我们在钓鱼岛渔场灯诱作业后,放网,捕获了鲐鱼、金枪鱼、马面鱼、竹荚鱼、蓝圆鰺、长体圆鲹、圆舵鲣、颌圆鰺、东方狐鰺、柔鱼、枪乌贼、河豚、飞鱼等20余种鱼类,取得了第一手的海洋水文调查数据。珍藏的1975年3月钓鱼岛五个海岛的珍照和钓鱼岛东北侧黄尾屿海洋水文、饵料生物调查照片,记载了这一令人难忘的回忆。


1377F

南北小岛资源调查


9月份东海大面调查后,我们立即绘制了各纬度水文剖面图,发现126°E—127°E、32°N水文剖面温跃层明显,立即调集调查船到该海域探捕。晚间灯诱,发现中小条带鱼自下而上觅食,梭子蟹海面游戈、小鲳鱼翻滚着穿梭,在1523/5区放网后,渔获200~500箱中小条鲐鲹和少量鲳鱼。此海域水质清晰,黄海暖流依稀可见,是秋季鲐鲹鱼的重要生产渔场之一。1975年我东海鱼类资源调查船探捕后,大批机轮灯围船组在此投产,1975年渔获量92.5万箱;另据统计,1978年秋冬季9—12月该海域东海区21组机轮灯围生产量102.5万箱,平均组产4.88万箱。

根据1974年-1975年东海调查的体会,我们在1978年6月撰写了“秋冬季大沙及沙外的鲐鱼渔场”指导性资料。大沙及沙外渔场是黄海冷水团与黄海暖流、朝鲜西海岸沿岸流、长江冲淡水的交汇海区,饵料生物丰富,是秋季鲐鱼良好的索饵育肥场所,亦是冬季各支鲐鱼越冬洄游鱼群的过路渔场。除了鲐鱼外,还有带鱼、黄鱼、鲳鱼、兰园鲹、马交、柔鱼等经济鱼类。鲐鱼是暖水大洋性鱼类,它有分布范围广、移动速度快、密集于局部海区的特点,其资源量、洄游分布、渔场、渔期易受海况、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在生产中,要勤观察、多分析、分散探捕,集中捕捞,并做好渔获物的保鲜工作,取得中上层鱼类生产的丰收。

1976年年底:东海鱼类资源调查落幕

1976年1月8日,东海鱼类资源调查的领导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病逝,全国举哀,北京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

1972--1976年的东海外海80—120米底鱼资源季节性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渔获物资料,表明东海外海马面鱼、带鱼和鲷科鱼类数量较大,其次为鲐鲹、鲳鱼、鱿鱼、鲂鮄、方头鱼、红娘鱼、黄鱼、虾类等,亦有相当数量。

1973年---1976年东海外海底鱼资源调查渔获量分类表

单位:箱

年份

总产量

马面鱼

带鱼

大眼鲷

鲳鱼

鲐鱼

真黄鲷

蛇鳎

鳐魟鲨

大黄鱼

小黄鱼

1973

31173

4428

4916

7506

1653

1318

199

230


3670

1437

100%

14.2

15.5

24.1

5.3

4.2

0.6

0.7


11.8

4.6

1974

62350

20089

11236

8424

2258

4710

80

634




100%

32.1

18.1

13.2

3.6

7.6

0.1

1




1975

29113

11291

9131

2252

1113

167

37

140

576

102

1153

100%

38.8

31.3

7.8

3.8

0.6

0.1

0.5

2

0.4

4

1976

25611.5

9828

5006

3113

1444

3067


59.6

321.1

136

117.5

100%

38.4

19.5

12.2

5.6

12


0.2

1.3

0.5

0.5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大量发展的桁杆拖虾网,发现外海有近百种暖水性虾类,戴氏赤虾、凹管鞭虾资源丰富;90年代,浙江省发展起来的单拖和深水流网,发现东海外海的鲐鲹鱼、刺鲳、柔鱼资源和方头鱼资源丰富。到90年代后期,浙江省外海渔场及远洋捕捞的产量已占全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73%,东海鱼类资源调查功不可没。

1976年年底,东海鱼类资源调查落下帷幕。

结语

历时6年的东海鱼类资源海上调查,每个月风雨无阻的东海大面海洋水文、饵料生物调查和重点渔场试捕,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渔业资源数据,为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东海鱼类资源调查为我国海洋渔业从沿岸、近海渔场拓展到外海、远洋渔场开启了大门,培养了大批渔业人才,极大地推进了海洋捕捞方式、仪器设备的创新发展。调查结束、返回浙江后,1980年我们就撰写了“打出去---是发展浙江渔业的一条重要路子”,为浙江渔业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起了引领指导作用。东海鱼类资源调查,令人终身难以忘怀。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