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教育报]舟山“海洋大学城”呼之欲出
发布日期:2014-11-19 作者: 编辑: 来源:浙江教育报
字体: [大] [中] [小]

网址链接:http://www.zjjyb.cn/jyb/zhxw/8285.html

 

   前不久,北京大学“落地”舟山的消息成了海岛居民热议的话题。在“大舟山”论坛上,有网友不无得意地说,“研究院建成后,我能自豪地说我家住北大对门口吗?”更有人戏言,再努力一把,多引进几所高校,力争把舟山建成“海洋大学城”。

年初,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一行曾对浙江海洋学院进行过考察。8个月后,浙江省和北大在杭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共建北大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研究院。根据该协议,研究院将在3年内基本建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资源环境”等至少3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所,在五年内建成5个省部级以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其实,北大与浙江的合作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启动。但直截了当地指出要把合作的重点放在海洋研究上,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可能是“第一人”。这位在北大学习和工作了22年的海洋经济研究专家坦言,曾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写过信。而经过10年的等待,他终于看到“校地合作”真正结出了硕果。

在这之前,今年4月省政府刚刚批复筹建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它由舟山市政府筹建,也是国内第一所以“旅游与健康”命名的高职院校。这所坐落于普陀山—朱家尖国家5A级风景区内的高校很好地整合了舟山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其中,浙江海洋学院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将一部分专业划归该校所有,支持其办学。

再往前推,浙江大学于20102月成立了舟山海洋研究中心。2012年,浙大海洋学院建设又得到教育部的批复,并在舟山新城动工开建一个占地近700亩的校园,第二年便启动了招生工作。按计划,海洋学院本科生在杭州紫金港校区完成一、二年级的学习,两年后全部迁入舟山校区。换言之,到2015年秋季,进驻舟山群岛的高校将达到5所,包括2所“985”和“211”高校、1所省属本科院校以及2所高职院校。

按照舟山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引进北大、浙大有助于打造海洋研究与海洋人才培育的“高地”。像浙大就明确提出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体系和专业教材,“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学科”。而浙江海洋学院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综合性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海运类专业为主要特色,而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则将积极培育群岛型海洋旅游和健康服务高技能人才。

“可以在此基础上,把舟山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大学城。”网友们的点子让黄建钢也很兴奋。他说,此前青岛是我国海洋人才培育与海洋研究的“重镇”,这不光是因为那里建有中国海洋大学,还因其地处渤海湾的战略要冲。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1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后,舟山的地缘优势便凸显了出来,更何况它还背靠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带。

为何名校接踵“抢滩”登陆舟山群岛?朱善璐的话或许可以给人一些启示。他说:“北大选择海洋作为新的学科交叉增长点和前沿基础突破口,是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在黄建钢看来,未来可能还会有高校被吸引到舟山这片“热土”上来,“如果要打造‘海洋大学城’,像上海交通大学在海洋交通领域方面的专长,上海同济大学在海洋地质方面的特色等,都是极好的补充。”

2013年,舟山群岛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包括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内的六方面举措。”浙江海洋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胡高福告诉记者,“海洋大学城”建设可以与科学城建设捆绑起来。这其中,在舟山、在海洋人才与海洋经济方面“深耕”50多年的浙江海洋学院可以发挥枢纽作用,把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生教育、从高职院校到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串联起来。

一下子“冒出”这么多高校,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院长郑能波直言是件好事,“可以坚定大家在海洋人才培育与海洋科学研究上的自信心,变一花独放为百花齐放。”而且各校定位不同,可以实现错位式发展以及互补式发展,他相信以舟山为圆心,今后各校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会越来越多。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