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舟山日报]海陆统筹:一个国家战略(下)
发布日期:2014-08-03 作者:黄建钢等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作为国家海洋开发战略的先导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在目前面临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发展能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时,就要反思其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问题。反思的结果是,应该在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目标和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的过程中,站在一个实施国家海洋战略路径的高度,首先打好“海陆统筹”这一仗。应该在“海陆统筹”上首先琢磨起来和政策上先行先试起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进行“海陆统筹”的思路

  按照中央要求并结合舟山群岛区域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在“先行先试”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探索一个以“群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大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和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统筹”。其思路大致如下:

  (一)围绕一个原则

  这就是“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国家“海陆联动”和两个“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2],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新区,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利用地理优势和心理优势,采取法律的限制规范和政策的导向鼓励的手段,迅速成为国家“海洋战略”实施的枢纽。其中,要以“统一规划、分岛开发、自主建设、合作共赢”为原则,充分利用1390个岛屿优势,按照“一地一岛”的模式,邀请长三角、长江流域及内陆省份和城市来共同开发海岛,致使它们在分享“群岛新区”的政策优势方面也能分得“一勺羹”。这就要求“新区”要在已有“方向性政策”的基础上首先拿出并实施“方案性政策”。

  (二)满足两个期待

  在“海陆统筹战略”的实施中,必然使沿江、沿海、沿路等沿“线”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大洗牌,连很多内陆城市如成都、重庆都感受并积极应对国家“一带、一丝”的大战略。其中,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更是责无旁贷。

  1.满足国家战略的期待

  确定“群岛新区”是一项国家行为,自有一种国家的期待。它是通过“海洋强国”的一个战略布局。为此,“新区”一定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以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考虑和需求。国家为此也已经赋予了“群岛新区”“海陆统筹”的“先行先试”的方向性政策。这要求,“新区”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方案性、方式性、方法性的政策加以配套。

  2.满足“新区”人民的期待

  国家之所以在“舟山群岛”设置“新区”就是考虑了其相对是“一张白纸”的现状。特别是对国家在近35年改革开放中的发展,“舟山群岛人”一直都在盼望和期待自身的发展,如在1993年时,因为“93”与“舟山”的发音相似,就有人认为这是“舟山”发展的大好时机。“再造一个香港”就是那时提出的一个口号,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很满意的发展答卷。所以,实现“新区梦”,就是为了实现“舟山人的发展梦”。

  (三)推进三个统筹

  从“海陆统筹”的向度、维度和深度看,根据舟山群岛的自身地理优势与条件,“群岛新区”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扎实地推进自身的发展步骤和节奏及其幅度和程度,使其发展形成一种立体有序的状态。

  1.直接统筹:拥抱长江腹地资源

  对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来说,“海陆统筹”中的“陆”不仅仅指的是浙江内陆地区,也包括长三角区域和沿长江区域,其深度可以直抵重庆。它的直接性一般由上海港和宁波港及其长江水道来完成,可以把“群岛新区”中1200个无人岛和100多个有人岛用出租、出让、合作经营开发等方式,使其成为长江区域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枢纽点,以发挥“群岛开发”的联动作用。

  2.间接统筹:发挥沿海线港作用

  这是指要利用和发挥“新区群港”的枢纽港优势,从而形成一个北达丹东、大连、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大丰、南通等北方港口联动和南下温州、福州、基隆、高雄、厦门、汕头、香港、广州、珠海、海口、北海、防城港等南方港口的联动,进而形成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甚至大西北地区的大辐射“统筹”状态。

  3.超大统筹:和合崭新海陆关系

  应该看到,“群岛新区”正处于“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而“海陆丝绸之路”的重新设想、设计、建设和运行又具有浓厚的国际性、世界性和全球性。它一方面东连日本、美国、加拿大,二方面是北连韩国、朝鲜、俄罗斯,三方面是西联和西进中亚等国,四方面是南联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等东南亚、南亚等国家,最终形成一个以舟山群岛为核心和枢纽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圈。

  (四)搭建“群岛开放”的四个平台

  为吸引内陆省市入驻“群岛新区”共同开发和开放群岛,须采取世博会的邀请方式,以贸易为主体,结合文化、科技与生活等不同维度,打造一个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模板。

  1.贸易流转:陆地生产与海上贸易的桥梁

  现代海上贸易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力。通过给予内地省市专门岛屿的方式,让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对外贸易活动中来,将内地生产的货物通过“群岛新区”的政策和通道销往海外,是内陆省份对“群岛新区”能够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初时期的关键。这要求“群岛新区”必须要在“贸易经济”上“先行先试”起来。

  2.传统文化:以文化品牌构建“想象中国”

  文化品牌体现的是国家的软实力。而从外国人思维出发构建的“想像中国”文化品牌是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确方式。在“群岛新区”里,内陆省市完全可以打造既各具地方特色又符合国际规范的习俗文化,从而形成一种集聚效应,让外国人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使其产生对国际人、世界人和全球人的吸引力。

  3.未来科技:展示最前沿的概念型新技术

  由于“群岛新区”是一个“海洋经济主题新区”,由于“海洋经济”的基础又是“海洋科技”和“海洋意识”。所以,“群岛新区”一定要首先成为“海洋意识新区”和“海洋科技新区”,要利用政策上的“先行先试”把国际上、世界上既具有浓厚“海洋意识”又对“海洋科技”研究和开发有高度兴趣的人聚集起来,形成“海洋科技”归人类共有的状态。

  4.休闲生活:体验回归大自然的天人合一

  “群岛新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招牌就是一张生态牌。舟山群岛的空气质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而休闲生活又是现代人的理想生活方式。通过建立原生态平房社区,参与作物种植等亲自劳作的方式,让现代人重新体验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状态,是较为前沿的现代放松方式。不同于旅游和娱乐,放下浮躁与紧张的情绪,提供一段身心平静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白领来说,极具诱惑力。

  (五)创新海陆统筹的“海上太阳岛”模式

  “群岛新区”未来发展的“海陆统筹”模式,必然是一种既超越了自然阶段又超越了海上贸易阶段的“贸易+科技”的模式。它通过“海洋主题新区”实验性的运作,建立一个类似“海上太阳岛”模式。在国家法律的特许下,“一岛两制”地展开国内、国际合作,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城市或者科技实验室,通过海水淡化、海工装备设计、水下机器人、海上能源开发等海洋高科技的研发、开发和应用,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长三角能源输出、海洋高科技输出的基地,乃至海洋公共产品的输出基地。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也是一个新生事物。两者当前都处在一个思索、摸索和探索阶段。中央对谋划“海洋强国战略”既很重视,也很注重步骤。其第一步就是确定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第二步就是提出了“经略海洋”的思路,第三步就是提出了要构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从“经略海洋”和“海丝之路”反观“群岛新区”不免看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和拓展海陆统筹的思路是清晰的和逐步的。其表现就是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特别是对探索“海陆统筹”方式和方法寄予了厚望。但至今还缺少一个清晰的“新区”贯彻和实施“海陆统筹”战略的思路和路径,且其重视目前仅体现在观念和理念层面。其实,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本文才作此抛砖引玉式的思考。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