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舟山日报]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角度审视
发布日期:2014-10-29 作者: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地位和作用——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角度审视 

 

国家之所以要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干活者和思考者。它关系到“新区”究竟可以做什么和到底可以怎么做的问题。“新区”运行至今之所以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与可以做什么和怎么做密切相关。做什么决定“新区”发展的方向和标准问题,怎么做决定“新区”发展的方式和方法问题。但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就应该把“新区”的发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且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无论是“第一个海洋经济主题新区”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们都有一个“海洋”作为基础和纽带。 

一、“新区”是构建和运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基地 

“舟山新区”和“海丝之路”虽然都是国家海洋战略的两个重要举措,但无论从提出概念时间的先后还是从建设进度质量的多少看,“新区”都是构建和运行“海丝之路”的重要基地,就是构建和运行“海丝之路”必须以“舟山新区”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和操作。“海丝之路”为“舟山新区”的发展找到了方向和目标:“舟山新区”将在构建和运行“海丝之路”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丝之路”的核心是一种制度创新。而构建它则需要对现有国家正常运行体制和机制的超越。国家已经赋予“舟山新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有一种“先行先试”的政策允许。其实,“舟山新区”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一个很重要枢纽点。它不仅是西北太“人字型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叉点,而且是中国沿海经济发展黄金带和长江经济发展黄金带的交汇点。 

二、“新区”是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统筹”的要点 

“海丝之路”虽然有摆脱国际敌对势力围阻我国发展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为了再次刺激、启动和驱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这是由中国需要再发展所决定的。再发展是一种转型升级的发展,是一种需要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的发展。这是国家实施海陆统筹战略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性。而从中国东部海岸线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看,长三角就具有上通环渤海下联珠三角又顺长江深入两湖中原和重庆西南的作用。而国家已经赋予“舟山新区”一个“长三角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使命和功能。要看到,国际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将通过国内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而国内的海上丝绸之路又将通过位于中国海域带中部的“舟山新区”对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的长三角发挥作用,而“舟山新区”又将通过长三角和长江对中国中部和西部发挥作用。其实,这也是成本最低和效率最大的中国再发展路径。从这个路径看,舟山就不是如过去理解的那样是发展的终端,而只是传递中国再发展的能源、能量和能力的驿站和枢纽。 

三、“新区”创新将驱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系统创新 

对具有浓厚陆地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新生和陌生的事物,而且还是一个尚未解开和展开的概念。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它不仅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平台。并且还是一个比陆上丝绸之路范围和影响都更大的世界性组织。中国至今还很少类似这样的平台。它是一个立体性和整体性都很多和很强的平台,需要全面、整体和系统的创新。只有全面、整体和系统的创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才会是一个“和平、合作、和谐”与发展、共赢之路。凡是有海的地方,就会有“海丝之路”抵达和通达。而中国要打造这样一个现代化之路网系统,就必须要在“舟山新区”首先做好系统创新的实验和试验的工作。这从国务院批复的新区发展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规划提出的“海洋经济主题新区”、“华东重要的开放门户”、“大宗商品中心”等等内容都是需要创新的。从中也得到启示:可以想像,它就是为构建一个崭新的全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提出、布置和设置的。“舟山新区”因为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所以恰恰可以在创新上占据先势和优势。创新是现代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的驱动力。创新是否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还是社会是否已经进入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需要商贸创新,也需要机制创新,更需要科技创新,但尤其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固定化和稳定化。它比机制创新更具有复制性,比科技创新具有更大的效果、效应和效益,比“搬新”来说更具有长远性、宏观性和整体性。没有“舟山新区”在制度创新上的突破,国家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面向全球的高度国际化的“海丝之路”网络系统性几乎是不可能的。这要求必须从国家角度,放在国家层面,由国家为主体来设计“舟山新区”的制度创新。 

四、“新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产生互动和共振效应 

“舟山新区”因为也是在海上,所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有了一种不解之缘。这是一种中国其他地方都无法比拟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优势。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深水良港资源密切相关。只有与“海丝之路”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优势和资源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它们合在一起的态势才能决定,必须要把“舟山新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放在一个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夹缝和隙缝的空间中给予高度审视。其中,不仅要考虑到它们分别有“点”和“线”的特点以及“点”在“线”上的关系,而且要看到它们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可以彼此互动、连动和共动的整体。这要求“舟山新区”不仅要有能够聚集和消化“海丝之路”所带来的全球资源的能力,而且还要能输出中国所形成的创新发展驱动力的能量。为此,“舟山新区”要考虑的不仅是舟山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还有它为长三角和中国所做贡献的问题。不考虑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和为国家战略做些什么,“舟山新区”要想取得国家的支持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舟山新区”的发展一定要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为目标,一定要以配套和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己任,一定要以中国零距离接轨国际和世界为标准。为此,“舟山新区”要做好因与“海丝之路”所引起的共振力量的承接工作,要防止它们与国际和国内两端连接处的绷断。 

总之,国家至今已经为“舟山新区”在“海丝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铺垫了很多概念、说话和政策。问题在于,“舟山新区人”是否感悟到了这个铺垫。现实中,“舟山新区人”对此的感晤还是太少和偏薄,包括在探索自贸园区和自贸港区时都很少甚至缺少这种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联系,总有一种两张皮的感觉。这决定了“舟山新区”不止是要求被放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构建中,而且还要积极地参与对国家整体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际构建,甚至还要主动请缨提前和加强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整体方案的设计研究工作。因为只有这样,“舟山新区”才拥有和掌握一种战略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彻底摆脱一直都存在的舟山在发展上的被动态势。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