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me.cztv.com/7227788.htm
2020-07-01 来源:钱江频道 作者: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数字影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于6月21日在浙江海洋大学成立,研究所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中心和舟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设立,挂靠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心共同承担相关研究、咨询、培训等工作。这是舟山市文联下属首个协会与高校智库共建研究机构的协会,也是舟山第一个与高校合作的社团组织。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参加成立会,并围绕疫情阴影中的影视产业如何走出危机?新媒体技...
2020-06-22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王微
从舟山市普陀区白沙岛上远眺海面。本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蚂蚁岛上的渔民在休渔季修补渔网。本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美丽中国万里行】 枕海而居,踏浪而歌。 455个岛屿,6000多平方公里直辖海域,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名副其实的海岛大县。 2019年年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普陀顺利建成;眼下,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等待最后的验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普陀,海洋与岛屿就是“绿水青...
2020-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孟阿荣 来逸晨
海底万米深渊和海洋生物体内都出现了它为什么塑料会让海洋如此“伤心”主持人 郭闻视觉中国 供图黑色底板上的白色装片是载有微塑料的滤膜,显示屏上是放大的滤膜内容, 里面有微塑料 海底万米深渊和海洋生物体内都出现了它 为什么塑料会让海洋如此“伤心” “海斗一号”潜水器下潜到了10907米深度。下潜过程中,它看到海平面的石油,看到了海底沉船,看到了深海鱼类……而在潜到水下万米的位置时,它看到了什么? ...
2020-06-21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郭闻
6月17日,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也是我省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的验收,是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在浙江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记者了解到,舟山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占比最高的城市,近几年一直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开启“两山”理念海上新实践,把海洋生态环境补偿和修复作为大事来抓。2016年,舟山成功“破茧”,争取到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支持项目,开始按下“蓝...
2020-06-19 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忙得不可开交,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已经为舟山远洋渔业企业应急培训了662名渔业船员,确保当地远洋渔业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舟山是远洋渔业大市,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37家远洋渔业资格企业,投产远洋渔船564艘,远洋渔业产量49.13万吨,占舟山渔业产量的三分之一。远洋渔业因出海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原因,船员流动性很大。每年初,企业新招员工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渔业知识和船舶驾驶技能培...
2020-06-18 来源:科技金融网 作者:柳杨
普陀举行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座谈会 传统渔法亮相格外吸睛2020-06-13 19:0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钟梦诗 视频剪辑 何伊伲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座谈会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举行。来自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研讨,以此进一步延伸红色教育课堂,进一步拓宽红色教育视野,进一步拉升红色教育产业。2005年6月13日,习近平同志深入舟山...
2020-06-16 来源:地方合作处 作者: 林上军、钟梦诗
钻研近20年,浙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创国内纪录——一路向北,扎根北纬30度记者 姜晓蓉 通讯员 王利明 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刚刚过去,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最近,浙江海洋大学传来好消息:在舟山,学校的科研团队利用盆栽保苗、滩涂改造、流变大棚等一系列技术,让10万余株树苗在舟山的鲁家峙、墩头等滩涂上生长了4年多。这也意味着,原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红树林成功扎根在北纬30度,创...
2020-06-12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姜晓蓉、王利明
新闻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46500
2020-06-12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姜晓蓉、王利明
千亩红树林让浙江苍南绿了、美了、富了视觉中国供图 受气候影响,红树林的自然分布最北只到福建福鼎。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盆栽保苗、滩涂改造、流变大棚等一系列技术,将人工引种的红树林不断向北推进,硬是在浙江苍南荒滩种出了千亩红树林。并从苍南县开始,推进到浙北的舟山区域,10万余株树苗已经在滩涂上生长了4年多。本报记者 江 耘 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备受瞩目。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
2020-06-1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江 耘
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近日,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水柏年带着研究生再次前往温州苍南沿浦湾,监测当地红树林的生长情况和其中的生物资源量,并为村民们普及红树林生态治理知识。这些年来,在该校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当地红树林长势良好,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0-06/10/content_27006.ht
2020-06-10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
用行动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7所涉海高校共护蓝色海洋孙军 刘晓惠 李大林 左伟 陈晓艳 周惠秀本报6月8日综合消息 今天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围绕“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主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7所涉海高校“牵手”共同发声,用行动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一起守护蓝色海洋。连日来,江...
2020-06-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孙军 刘晓惠 李大林 左伟 陈晓艳 周惠秀
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首批200万尾鱼苗集中野化训练日前,浙江海洋大学承担的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项目首批200万尾鱼苗投入普陀东极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深水网箱中,进入野化训练环节。2019年,浙江省科技厅将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项目列为择优委托项目,委托浙江海洋大学推进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的修复工作。为此,浙江海洋大学组织舟山市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十余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提出在传统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基础上,增...
2020-06-09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柳扬 通讯员 王利明
5月29日,由浙江海洋大学承担的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的首批200万尾4厘米规格的舟山大黄鱼苗运往东极海域,集中进入野外驯化环节。当日上午,在朱家尖泗苏码头,工作人员把舟山市水产研究所送来的岱衢族大黄鱼苗卸到活水船中,准备运往东极中街山列岛海域。这批大黄鱼苗是浙江海洋大学联合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共同孵化的岱衢族大黄鱼幼苗,即俗称的本地大黄鱼幼苗。鱼苗将在东极海域深水网箱中进行多次翻箱,逐渐野化,培育...
2020-06-09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陈永建 王利明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