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名单,我校食品与药学学院申报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得认定,这是学校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新的重要成绩,是学校十多年坚持走国际化教育和科技合作道路的重要成果。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将瞄准国际领先的水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及保鲜技术发展趋势,增进和加强水产品加工及储藏技术的国际间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2021年12月22日 来源 :科学技术处近日,2020年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和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揭晓。我校吴伟志、陈建孟、Belkin,IgorM.、李世杰、王斌、陶亨聪、迟长凤、欧阳小琨等8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其中吴伟志、陈建孟、Belkin,IgorM.、李世杰等4位学者同时入选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为所有学科范围内综合得分(含或不含自引)排名前10万名的学者。全球前2%科学家为176个子学科内综合得分(含或不含自引)排名在本领域前2%的学者...
2021年12月10日 来源 :人事处近日,我校严小军研究员团队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及意大利国家环境保护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海洋贻贝环境适应的免疫独特性的发现与挖掘(项目编号:42020104009)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贻贝是一种对环境及疾病具有较强耐受力的贝类,其独特、高效的免疫系统使其成为无脊椎动物免疫相关研究的代表性物种。严小军研究团队通过对无害化抗生素处理后的贻贝,开展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2021年11月25日 来源 :科技处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和《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我院程继红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石刻海洋文献整理研究》项目获得个人项目立项,倪浓水教授主持的《中国海赋史论稿》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立项,这是我校师范学院教师继2019和2020年之后连续第三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
2021年11月05日 来源 :师范学院近日,我校贻贝生理生态研究团队在“海洋与湖沼”(浙大版一级学报,2021,52卷4期)以封面形式发表研究综述“Nrf2通路参与水生动物氧化应激调控的研究进展”。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有氧代谢的副产物, 主要包含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等一类存在有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基团物质。环境变化会诱导机体活性氧ROS水平升高, 从而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对所有生物的生存、生长、发....
2021年08月09日 来源 :国家工程中心目前由我校邓尚贵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2020年度项目“东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模式示范”项目推进会在舟山举行。本次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邓尚贵教授主持。项目负责人邓尚贵教授介绍了项目的课题设置、总体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随后,项目的5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阶段性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专家组对照考核指标,从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进度、技术应用、...
2021年07月27日 来源 :科技处“蔚蓝星球基金”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在2018年共同发起。该资助是以中国社会公益组织共创的海洋保护战略为基础,以构筑国内海洋保护协作创新平台为目标的资助型项目,希望通过支持创新或跨领域合作的海洋保护行动,为中国海洋保护力量提供资源和能力建设,最终影响决策者并带动大众采取科学的切实行动共同守望我们的蓝色家园。2021年3月,在全球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2021年07月20日 来源 :经管学院近日,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环境学院魏勤洪博士开展的单原子铁催化剂在催化苯甲醇氧化制苯甲醛研究中,发现其催化活性位及作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Atomically dispersed Feδ+ anchored on nitrogen-rich carbon for enhancing benzyl alcohol oxidation through Mott-Schottky effect”,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并以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为第一单位,于2021年4月2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Applied Cata...
2021年04月13日 来源 :石化与环境学院近期,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王斌、陈荫课题组从舟山大型药用真菌金蝉花中发现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的甘露半乳聚糖,其结构独特,活性显著,有望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以真菌作为药材治疗人类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用真菌有茯苓、灵芝、冬虫夏草等。冬虫夏草是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形成的,外形具有植物和动物特征的....
2021年04月09日 来源 :食品与药学学院近日,由浙江新闻客户端联合浙江省科协共同发起的“2020浙江科技大事盘点”活动中,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团队负责的“东海大黄鱼野化训练”项目成功入围候选名单。好吃的大黄鱼有了科技的助力。我省科学家逐步开展大黄鱼的野化训练,以保护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严小军项目团队研发了一款专用的大型渔业设施,能有效提升大黄鱼摄食、越冬和洄游能力,避免被大型鱼类捕食,极大提高野化生存能力
2021年03月08日 来源 :宣传部为摸清浙江沿岸渔业资源状况,在上级部门支持下,2021年1月初开始至月底,海研所人克服复杂恶劣的环境开展了冬季海上科研调查任务,掌握了浙江近海海洋水文环境及生物资源状况。中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第二党支部代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临时组建海上移动党支部,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严寒和风暴潮频繁来袭影响,在充分保障人员物资安全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海上调查任务,...
2021年02月07日 来源 :海研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 吴冰玉 摄新年应该有新气象。2021年1月10号下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CZZC)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在浙江海洋大学行政楼3号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舟山群岛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委会主任黄建钢教授主持,浙江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朱淑华、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陈香娟和人文社科处于凌云参加了会议。各位与会人员既回顾了CZZC2020年的累累硕果,全程氛围热烈,互动活....
2021年02月01日 来源 :CZZC1月21日,由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海洋贻贝环境适应的免疫独特性的发现与挖掘(42020104009)”启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意大利环境保护研究所伊莎贝拉·布蒂诺研究员,意大利比萨大学食品检测专业学院亚历山大·贵娣院长、毛里齐奥·马泽伊教授,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研究员、郭宝英教授、廖智教授等参加。会议由严小军主持。严小军对意方项....
2021年01月25日 来源 :科技处、海科学院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曾为我国东海、黄海及南海一带的重要经济鱼类。因过度捕捞,曾一度濒临灭绝。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繁育和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黄鱼的养殖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相继推开。历经30余年的发展,大黄鱼的年养殖产量已超20万吨,位居我国养殖海水鱼首位(图1)。图1 我国2019年主要养殖海水鱼产量(数据来源:《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近年来,大黄鱼 “....
2020年12月23日 来源 :11月27日上午,应科学技术处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杰研究员受邀作客学术沙龙第五期,作题为“珠江冲淡水对细菌碳循环过程影响”的主题报告。本次讲座在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报告厅举行,李博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徐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珠江冲淡水的特殊理化特点,同时针对细菌的生活特性,聚焦微型生物碳泵(二氧化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POC/DOC),分析了有机碳-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相互作用...
2020年12月07日 来源 :科技处 海科学院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